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之修辞(两课时)

中考复习之修辞(两课时)

浏览次数: 81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中考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中考复习之修辞(两课时),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

B.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拟人)

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比喻)

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

解析:A选项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动宾短语的排比。B选项中,“挥动”、“招呼”和“欢迎”都是人格化的动作,在句中它们被赋予了非人的荠菜,所以是拟人修辞。D选项中,疑问的语气表达了更加强烈的肯定色彩,因此是反问修辞。C选项中,根据比喻修辞的判断标准可知该选项所用例句并没有比喻修辞。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7.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B.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诬蔑!(夸张。强调了“我”遭到诬蔑后气愤的程度。)

C.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反复。表现了安塞腰鼓舞姿中的力与美。)

D.你别说,你长得还真像你的妈妈。(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你”长相上的特点。)

解析:首先来看对于修辞方法的判断是否正确:C选项中,三句话结构相同,并不只是部分词语的重复,所以不应当是反复修辞,而应当是排比修辞。D选项中,同类事物不能作比,你和妈妈都是人类,所以也不是比喻修辞。再看选项A,尽管该句中有拟人修辞,但同时也有排比修辞。同时,拟人修辞的作用是使句子让读者感到更亲切更生动,而不是突出的作用。可见该选项的分析不对。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8.不改变句子的原意,按要求变换句式。

(1)把主动句变成被动句: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

(2)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这老同志年纪不轻。

(3)把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4)把陈述句变成感叹句:大家都羡慕我们。

解析:第(1)句,主动句变成被动句,其方法是;用介词“将”的宾语“我”做被动句的主语。第(2)句,否定句换成肯定句。重点在改换判断词,将否定判断换成肯定判断,同时改换相应的宾语。如果说第(1)句是变换主语,第(2)句则是变换谓语,第(3)句将双重否定句换成肯定句,关键是原句有两重否定。第(4)句是把陈述句变成感叹句,语气改变但意思要基本相同,一般在陈述句中加上感叹词,或者宾语前加表示程度的疑问代词。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1)有一回我被藤野先生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2)这老同志年纪很大。(3)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每个人(或:人人)都佩服,每个人(或:人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4)大家都羡慕我们啊!(或:大家是多么羡慕我们!)

9.下面变换句式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原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的。

B.像这样的教师,我们会喜欢她,会愿意和她亲近吗?

C.像这样的教师,我们能够不喜欢她,不愿意和她亲近吗?

D.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没有不喜欢她,没有不愿意和她亲近的。

解析:原句是个带否定词的疑问句,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的感情。A句改为陈述句后,去掉了否定词,所以意义不变。D句改为双重否定句,仍然是表达肯定的意义,所以意义也未变。C句仍然是反问语气,带否定词的疑问句,也是表达肯定的感情。只有B句仍然是反问语气的疑问句,但去掉了否定词,所要表达的意思当然就与原句大相径庭了。所以本题的答案应是:B。

10.不能表达“我要去西双版纳”这个意思的一项是(    )。

A.我是要去西双版纳的。    B.我不得不去西双版纳。

C.谁也阻挡不住我去西双版纳。    D.我说过要去西双版纳吗?

解析:选项A为陈述句;选项B为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所以该句是在表达“要去西双版纳”的意思;选项C与“我一定要去西双版纳”的语意相同;选项D采用的是疑问语气,意思是“我没说过要去西双版纳”或“我是否说过要去西双版纳”,二者均没有“我要去西双版纳”的意思。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1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厂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愧了。

解析:这是一道情境补写题,补写后构成两个有呼应关系的排比句。前一句,从情境出发,由树、花,可以再写草、浪花等。如“见到连天的碧草,你只想无愧地做碧草中平常的一根”;“虽是一根,却能绿化大地”。应当注意的是,补出的语句在内容上应前后和谐一致。而一些我们却不顾情境(语境),信手胡写,如“见到平静的号场,你只想无愧地做考场中的考生一名”;“虽是一名,却能认真答题”。把这个句子补进去在全段中就不和谐。在补写中,要从具体的情境或语境出发,做到前后连贯得体。

12.(1)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3)某餐馆的广告词是:“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这两句话看似挺自信,但仔细想想,这样说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仍没有十分把握如果稍作改动,改为:_______________,那就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自信多了。

解析:现在的考试题.强凋不考语法、修辞知识,但是考查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近年来,一些地区的语言实际运用题出得比较生动活泼,这三道小题考查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靠平时的语言知识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同时这类题目没有唯一的答案,体现了对我们创新能力的考查。(1)题的下联如:看今朝锦绣江山。(2)题的标语可以拟成:献上—片爱心,托起—片希望。也可以拟为: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还可以是: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3)题的广告词可改为:好吃,您告诉我们;不好吃,您告诉大家。

13.下面一个长单句不便于广播,请将它改成适合广播的一段话。

要求:(1)分成四个短句;(2)每句包含一个要点;(3)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一座缩短了从淮南市到淮北市几百公里路程的淮河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今天在省委领导同志参加下举行了通车典礼。

解析:语言的衔接连贯,是语言运用题的又一重要考项,是近年来中考常见的题型,解答语言衔接连贯的题口,重点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考虑:(1)上下文是否保持了统一的话题;(2)语句之间是否自然、顺当;(3)句子顺序的排列是否有条理.前后能否照应;(4)表达是否合乎事理,切合语境。

解答这道题的要点是,读懂句意。析出要点,注重语序,连贯表达。该题的正确答案是:①淮河大桥今天举行通车典礼,②这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③它的落成使淮南市到淮北市的路程缩短厂几百公里,④省委领导同志参加了这个典礼(其中如把第①句提到②句前也可)。

14.填入括号内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解析:本题主要是在考查语言的连贯。要从上下文的关系来考虑答案。“薄阴的天气”不可能有“厚厚的云”、“层层的云”,所以A、B两项首先就被排除了。C选项本身就有毛病,“薄薄的云”怎么能是“压着呢”?所以,本题的答案应是:D。

15.对下面这个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运用对偶、比喻、借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B.运用借代、比喻、拟人,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C.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D.运用借代、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解析:可采用排除法解答本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从句意理解应为:白雪覆盖下的群山,登高远眺,蜿蜒起伏,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白雪覆盖下的高原上的丘陵,活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经过分析,自然可得出结论,这里使用的是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景物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明显是拟人化了。将第一个知识点的分析结果带入选项中,即可将A、B、D三项答案排除,即使不再分析第二个知识点,此题选择也不会出错。

答案:C



上一页  [1] [2] 


中考复习之修辞(两课时)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考   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