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临门一脚:文言文查缺补漏1
11.第四段写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有何作用?(3分)
答:
答案:
5、(1)责任,使命(2)通“弼”,辅佐 6、(1)(通过这种途径)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2)然后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7、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8、示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1)喂养(2)年龄、岁月(3)怨恨(4)这句话 9、(1)虽鸡狗/不得宁焉(2)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10、(1)回来就可以有滋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东西。(2)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官员看到这篇文章。 11、其一,交租税者与捕蛇者生活的对比;其二,交赋税者与捕蛇者心态的对比;其三,悍吏的凶恶与百姓悲苦的对比;其四,捕蛇者不同心态的对比。1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1)交换(2)语气助词,加重语气 7、(1)出使(2)让 8、AC 9、(1)安陵君识破这是一个骗局,以“受地于先王,弗敢易”委婉拒绝。(2)以为凭着自己已经“灭韩亡魏”的强大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迫使对方屈服。 10、(1)住宿,休息(动词)(2)终究,最终
13、(1)余(2)左右(3)高耸的样子(4)靠近 14、(1)打开小窗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2)佛印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房,抬着头望着上方。 15、(1)说明空间(2)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表现雕刻者技艺高超 16、从第二段中“苏黄共阅一手卷”可以看出:苏东坡等人的船行进得并不快,可见其是在泛舟游览当时当地的美好景色。
5、(1)怎样,怎么(2)身份低微 6、(1)这个人只能前去拜访,不能够委屈他,召他前来。(2)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7、甲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乙文:诸葛亮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 8、三顾茅庐;第二问略。 9、略。
9、(1)或许,也许(2)就(3)准备,备办 10、(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3)在座的客人中有人被他的举动感动或因为赞叹而流下了眼泪。 11、揭示主题;“丞令询之”、“公怃然”、“彻宴席”、“厚赒给之”。 12、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等方面回答。 13、居庙堂之商,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很符合。因为范仲淹当时正“处江湖之远”,但是他不仅忧君,而且优民,他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并慷慨地给予救济,这正说明了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9、(1)咸(皆)(2)延 10、(1)(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2)(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11、略。 12、“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3、略。
9、巘 10、(1)同“缺”(2)逆流而上(3)聚集(4)像云一样 11、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 12、[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乙]则峰攒岫复,瑰奇百出;一峰屹然,四山云合;绝壁矗立,乱山无数。 13、[甲]山、水、柏、泉、瀑、猿声等。[乙]重点写了金地藏塔和天柱峰。 14、[甲]表达了虽山水尤佳,世上犹有劳贫的伤感之情。[乙]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尘嚣,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 15、[甲]详写三峡,尤其是巫峡之景,略写三峡的地理位置。[乙]略写泉,而详写化城、礼塔等
9、(1)连词,表并列(2)如果(3)继承(4)更换(5)窘迫(6)怨恨 10、(1)假如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2)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 11、深刻揭露了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恶。同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语文中考临门一脚:文言文查缺补漏1
- › 语文中考可停止采用课内现代文语段出阅读题了(苏教版九年级)
- › 初中语文中考成语大盘点
- › 初中语文中考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 › 初中语文中考前紧张焦虑心理的克服
- ›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 › 语文中考临门一脚:文言文查缺补漏1
- › 名师谈语文中考答题技巧
- ›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15
- ›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1
- ›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4
- ›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10
- ›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18
- ›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17
- ›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16
- ›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14
- ›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13
栏目导航
- ·“颜”与“言”之误,注意八个成语
- ·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 ·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
- ·中考语文易错词语辑录
-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一
- ·《2017辽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背初中
- ·江苏2017中考名句名篇考试范围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一:语音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文字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八:常用实词
- ·中考对联考查导向及复习策略(人教版九
- ·中考新题型-阅读链接题教学案(九年级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苏教版九年级
-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
-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苏教版九年级)
- ·中考议论文解题指导(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中考仿写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人教版九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议论文阅读
- ·2017年中考名著复习(人教版九年级)
- ·中考复习——短文修改专题教案(九年级
- ·2017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
- ·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九年级)
-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访兰》
-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前五讲)(本站收
-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眼中有文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