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语文中考临门一脚:文言文查缺补漏1

语文中考临门一脚:文言文查缺补漏1

浏览次数: 95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中考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语文中考临门一脚:文言文查缺补漏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任:____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士拂:___________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他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成功的背后须付出无数艰辛的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一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现在国家安定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因此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没有意义了。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谨之 食:__________ (2)以尽吾齿齿:___________________
  (3)又安敢耶 毒:_________(4)吾尝疑乎 是:______________
  9.用“/”标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音停顿。(2分)
  (1)虽 鸡 狗 不 得 宁 焉
  (2)比 吾 乡 邻 之 死 则 已 后 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为了证明“赋税之毒有甚于是蛇”这一观点,用了哪四重对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3题。
  (一)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2)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7.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2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
  8.选出下列句子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两项。( )(1分)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以君为长者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属予作文以记之
  9.用自己的话在下面横线上回答问题。(2分)
  安陵君拒绝秦王的理由是:。
  秦王“易地”势在必得的原因是: 。
  (二)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笔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舍于北军舍:(2)我竟不能下汝邪竟:
  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译文: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1分)
  光 卧 不 起 帝 即 其 卧 所 抚 光 腹 曰 咄 咄 子 陵 不 可 相 助 为 理 邪
  13.从这篇短文中可以看出严光、光武帝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6题。(12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核舟记》)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八分有奇 奇:(2)高可二黍许 许:
  (3)峨冠而多髯者 峨:(4)两膝相比比: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文: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译文:
  15.填空理解。(4分)
  (1)从文体上看,这是一篇 文,其写作顺序是 。
  (2)第二段主要描述,这对 起重要作用。
  16.从选段的哪里能看出“大苏泛赤壁”这一核舟的主题?(2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君谓计将安出 安: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译文: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7.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其大意。(2分)
  甲文:
  乙文:
  8.从甲、乙两文中能提炼出一个成语,它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故事?请概括写出两个。(3分)

[1] [2] [3]  下一页


语文中考临门一脚:文言文查缺补漏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文言文  语文  中考   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