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之二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建好“以稳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来,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题1.读完全文,你认为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对中心论点概括恰当的一项( )。
A.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读书求知。
B.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C.读书要有选择,必须读好书。
D.“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
解析:阅读文章之后先了解文章议论什么问题,即论题,本文的标题就是论题,即论述“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的关系;然后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中心论点。最后分析选项,前三个选项只谈到读书求知,没有谈以德治国,不能作为中心论点。
答案:D
题2.第③段主要采用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关系。
解析:题目中规定了大体的范围,阅读第③段,文中引用了四位古人的话作为道理论据,显然是引证法。再认真读四位古人的话,了解其内容。
答案:引证法
题3.第④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阐明了的道理。
解析:这道题与第3题一样,第④段论述读书要有选择。先举““””痴迷者自杀身亡的事例证明论点,再引用笛卡儿和雨果的话证明读好书的作用,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事例加以阐述。
答案: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题4.请你为第③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
解析:这题比较容易,只要是有关读书的名言就行。此题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既丰富知识,又陶冶情操。例如,高尔基说:“书籍比人更美丽、更有趣、更可亲。”培根说:“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爱默生说:“最爱惜书籍的人本身就是最聪明的人。”卡莱尔说:“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答案:略
题5.选出引号内加粗的词语在感情色彩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B.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
C.已有239名““””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
D.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
解析:四个选项中加引号的词语,单凭词义看都是褒义词,但结合句子的意思看,就会发现“天国”在句中是贬义。
答案:C
题6.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文中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连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解析:解答这道题要注意所选事例在内容、语言形式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内容上要与所给句子一致,也就是举反面的事例;语言形式上,也要与所给句子一致,即人名+四字短语,并与其构成排比句,例如:蒋介石卖国求荣,汪精卫充当汉奸,李洪z邪教害人,成克杰贪污受贿等。
答案:略
例7
①……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②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③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④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题1.作者在第①段里摆出的敌论点是什么?
解析:这是驳论文浯段,敌论点就是敌人的观点,也是要批驳的论点。判定敌论点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重点阅读第①段——国民党政府的电文。电文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先给学生们加上罪名,再指出结果。这两方面能表明敌人观点的就是“结果”部分。二是重点阅读下面几段内容,分析这几段批驳的什么观点,以此断定敌人的论点。
答案: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题2.在第①段中用横线画出表明敌论据的文字。
解析:明确了敌人的论点,根据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从文中找出证明敌人论点的论据很容易,就是敌人电文中给学生们加的罪名。
答案: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
题3.在第②段里,作者把“友邦人士”对_____、_____不惊诧和对_____惊诧作对比来批驳敌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先认真读原文中的三个不惊诧的语句,就会发现这三个不惊诧针对的是两种人,一是日本帝国主义,二是国民党的统治。因此,“不惊诧”表现在两个方面,解答此题时,将文中两个不惊诧,一个惊诧的内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在语言上不要求一致,意思对即可。如,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民党反动统治;学生的请愿。
答案:略
题4.第④段中加粗的两个词在句中的意思各是什么?
(1)“秩序”_________(2)“文明”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可以将“秩序”、“文明”的含义代入句中试一试。也可以由引号作用来推想,“秩序”、“文明”加上引号表示都是反语,“监狱”是维持什么的?“文明”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案:(1)反动统治;(2)阶级压迫。
题5.第④段中与“即使”相呼应的关联词是( )。
A.但B.无论C.也D.都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关联词语的选用,首先要了解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即使”表示假设关系。关联词语大多数是成对使用的,如“只要……就”,“只有……才”。想一想“即使”与哪个词是一对?或者用“即使”分别与几个选项试着搭配,符合语言习惯的就是正确的。因为“即使”与“无论”、“但”无法搭配,它一般情况与“也”搭配。
答案:C
题6.作者在②③④段中,表明了自己什么观点?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日本帝国主义是“友邦人士”的同伙,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B.所谓的“友邦人士”与日本帝国主义是一伙,他们是国民党政府的“友邦”。
C.所谓的“党国”对帝国主义屈膝投降,是与人民为敌的。
D.“友邦”与“党国”狼狈为奸,互相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题目要求选出作者的观点。驳论文在批驳反动观点的同时,也树立起作者的观点。本文作者的观点融于批驳之中,首先作者批驳的是“友邦”,揭示出“友邦”的实质。而“友邦”的实质是通过三个“不惊诧”来揭示的,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选择时。应注意论点的语言形式,是一个表示明确判断的完整的句子。句子的陈述对象(主语)应该是“友邦”。
答案:B
例8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题1.本段是《怀疑与学问》的最后一段,请根据本段内容,推测并写出前一段的论点。
解析:推测本段之前的论点应该先弄清这段议论的问题,从选段的内容看,主要议论怀疑精神与创建新学说的关系。再看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观点,很容易发现选段的第①句话是表明观点的,这句话是个递进关系的复句,递进关系的特点是强调后一分句的内容,那么,作者的观点就应该是后一分句,前一分句中“不仅”表明它是前一部分议论的论点。
答案: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题2.本段的论点是:________。
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之二
- ›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7年中考复习建议
- › 中考复习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答题技巧
- › 初中英语学习方法及中考复习备要
- › 中考复习实现短期突破的方法
- › 中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18组)
- › 如何制定好中考复习计划
- › 中考复习:常见错别字300例(人教版九年级)
- ›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计划
- › 中考复习诗文名句理解背诵90题
- › 中考复习——短文修改专题教案(九年级)
- › 2017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中考复习——八年级叙事散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 › 中考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
- › 中考复习——仿写专题教案(九年级)
- › 中考复习之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之一(两课时)
- › 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之二
栏目导航
- ·“颜”与“言”之误,注意八个成语
- ·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 ·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
- ·中考语文易错词语辑录
-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一
- ·《2017辽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背初中
- ·江苏2017中考名句名篇考试范围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一:语音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文字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八:常用实词
- ·中考对联考查导向及复习策略(人教版九
- ·中考新题型-阅读链接题教学案(九年级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苏教版九年级
-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
-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苏教版九年级)
- ·中考议论文解题指导(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中考仿写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人教版九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议论文阅读
- ·2017年中考名著复习(人教版九年级)
- ·中考复习——短文修改专题教案(九年级
- ·2017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
- ·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九年级)
-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访兰》
-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前五讲)(本站收
-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眼中有文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