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语文教学(人教版九年级)

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语文教学(人教版九年级)

浏览次数: 33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语文教学(人教版九年级),
印象最深的是我给学生读过这样几篇文章,有的是同事推荐的,有的是我自己发现的。一篇是邓一光的《狼行成双》,一篇是季栋梁的《生命的节日》,还有一篇发在网上的文章叫《娘,娘,我的疯子娘》。这三篇文章让我也让我的同事热泪盈眶,最后深深感动了我们的学生,甚至,我们根本就读不下去,原因只有一个——感动!
心愿之二:做一个激情的歌者,营造情感体验的课堂
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新课程呼唤激情飞扬的语文教师。诗人臧克家说:“一文未成,多次痛哭,要写出感人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先感动过。”同样,要在一堂课上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也一定要“先感动过”。这样才能寓情于文、寓情于声、寓情于态,学生才能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受到情感的感染与浸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审美意识的培养与享受。我曾给学生说:总有一本书,总有一个情节,总有一句话,你会找到自己的影子。语文,说白了,是表达一种心情,说深一点是表达一种思想。能够表达,善于表达是幸福的。就像张继的《枫桥夜泊》,当他十年寒窗,科举落第而痛苦的无以复加,倍感孤独无助时,是文学渲泄了他的烦恼与悲愁,从而成就了一位名诗人。其实我们做语文老师的,不正是在用一种体验唤起学生自由表达吗?我想我们通常说的我手写我心也正是这个意思。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的不同文本进行情感体验教学,把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人生的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眼睛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师者”!
但情感体验必然是自我的,它是一种经历,一个过程,心灵只有在这个经历与过程中才能发育成长,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在课堂上更多的让学生用耳去聆听,用眼去观察,用口去诉说。如从阅读文本出发的,一篇篇不同体裁、不同作者、不同内容、各具特色的课文为我们提供的情感体验的方向是不同的。对于小说、戏剧,我们的关注一般集中在人物的命运上,通过人物的言行来感知人物,认识作品,确定我们的情感态度,而对于诗歌、散文,我们的关注一般凝聚于作家所描写的景物上,通过景物体味作家寄寓其中的感情,激发我们的情感。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嬉笑怒骂皆为文章的吴敬梓给我们带来的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豪放飘逸的李白总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感情冲击,让我们震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的不同文本进行情感体验教学,让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实现“语”中有“我”,“我”中有“语”。
我曾经听过我区上届语文优质课竞赛第一名获得者韩琴老师的课,最让人难忘的是她执教《今天我是诗人》的课堂。应该说关于现代诗的阅读,于初中生而言是很有难度的,但她激情飞扬地朗诵,情真意切地诉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融洽的情感交流,舒心的师生互动,使整个课堂宛若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教学重难点也在情感交流与互动中一一化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视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而这种体验和感悟,不是讲解,不是分析,是刺激,是唤起。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的“教”就是一个刺激、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心愿之三:做一个出色的主持,打造开放综合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课堂”节目的“主持人”。用智慧开启智慧,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点燃生命。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示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一是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把课堂向自主探索开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把语文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之间以尊重信任和民主平等为基础,完全自由地交往和交流的合作对话活动。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在大自然中,在课内外活动中,与学生友好相处,海阔天空,促膝而谈。你可以跟学生讲你的学生时代怎样逃课去看电影,怎样与老师作对,怎样接受老师的教诲,怎样在关健的时候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真实的回忆让学生不再把老师看得高不可攀,让他们认识到老师原来也这样,老师是可以平等交流的。如果说老师一定是老师的话,只不过比他们多读几本书,多经历了一些生活而已。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在课堂教学中善于穿针引线,搭建一个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平台。在与学生的合作交往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话形式,如“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还有一点不同意见”、“我觉得还可以这样说”、“我再补充一下”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丰富多彩的语言交流形式。从而在对话中怀疑、质问、批判,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这让我想到,如果语文老师之间经常进行课堂主持客串,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的老师婉约温柔,语言清新如诗,是上现代诗的一把好手;有的激情飞扬,大气恢宏,上古文是洋洋洒洒;有的语言幽默,极富智慧,对小说的处理得心应手;有的歌声婉转,正好上一上歌剧,还有的对课件制作高人一筹等……人力资源的综合调配,使语文教师成为杂家有了可能性,课堂教学的客串给学生带来的是不同风格的享受,不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与不同老师的合作学习中,会有不同层次的高峰体验。
二是把握教材文本精髓,把课程教学资源开放。新教材固然文质兼美,每个汉字都蕴涵着祖先的灵性与智慧,每篇文章都足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与人类文明对话。但课本只是一个特殊媒介、只是学习语文的例子。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提供的课内延伸至课外的契机,善于挖掘教材的生活因素,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渠道。去年我们上《回延安》这课给我启发很大,这是一篇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书写的现代诗,我们在引领了学生熟悉了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的特点,欣赏了陕北民歌《兰花花》,又用信天游的调子仿《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旋律来演唱《回延安》,同学们在唱的过程中,了解了信天游音域宽广,高亢奔放,粗犷热情演唱风格。另外教吕叔湘的《偃旗息鼓》一课,我们可以大胆开展“抓特务”活动,让学生搜集报刊杂志上一些误用、乱用词语的语言现象,然后探究其成因和解决途径。实际上,这几年学生的字词基础知识令人堪忧,我曾有意检查学生对已学过已考过的一些词语的听写,能过关的少之又少,即使优秀的学生也不能完全过关。我想这也是通病,在这儿不再赘述 。
说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有一次,我奇怪的发现,我的学生居然不能唱一首完整的歌,小小年纪,都不知激情到哪去了,于是我准备搞一个“歌声伴我成长”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把全班分八个组,按男女生搭配,好中差搭配,体现全员参与的原则,要求学生用两周的时间学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为自己队取一个诗意的名字,并拟写一句参赛口号。回忆自己与歌有关的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为自己所在组选的歌写串词,并对所选歌选一个角度作点评,每组推选一至两名学生参加个人演唱展示。说实话,他们的表现让我意外,没想到他们中有那么多能唱会唱唱得也很拽的小歌手,而且写的串词也非常抒情,我就在想,我们是不是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语文综合性活动,其实不管活动如何精彩,我以为成功之处一定要看是否有语文味,那是本色,是语文课正本清源的问题。在课改实验中有些课听着不错,很有新课改精神,但却上得不像语文课。其实无论新课改怎样改,怎样变,语文课的特点不能弱化,语文味不能被淡化。不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不让学生去朗读,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是去探讨一些问题,把语文上成音乐课、政治课,地理课,手工课,这都是不对的。不关注语言,不关注人文色彩,也是失之偏颇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一日三省其身:今天学生读了吗?品味语言了吗?学生动笔写了吗?学生展示了他的语言功底吗?还有——老师,你这在这些方面下水了吗?
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让语文教学突破教室这块方寸之地,走向图书馆,走向网络世界,走向生活,促使学生主动与大师对话、与社会生活对话。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新型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更要具备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走在新课程的山路上,更不能在爱与痛的边缘彷徨,而应该放开手脚,昂首阔步,快马加鞭走进农村语文教学的阳光地带!

                                                二OO五年二月
 



上一页  [1] [2] 


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语文教学(人教版九年级)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语文  教学  课程改革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