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一

浏览次数: 992次| 发布日期:06-12 11:18:07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一,

沁园春·长沙

第一课时 

课题;<<沁园春·长沙>>  
课型:诗词阅读欣赏课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语文第三册诗歌阅读欣赏中的第一课。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 
  本课时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教学目的: 
一、 理解词的上片中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 
二、 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 
教学重点: 
  作者对秋景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学设想: 
  诗词的品位在于意境的高下,每首词的意境都客观地存在于诗词的本身,所以诗词的教学过程,就是教者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其意境美而又把它具体描述出来的过程,亦即要求把诗词的意境从概念变成一种可望、可即、可感、可述的境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 
  基于上述考虑,本节课教学力求将侧重理解、分析的阅读活动同侧重领悟的意境描述练习相结合。 
  具体操作上,引导学生将作者笔下的景物画出来,帮助阅读欣赏,突出重点;经过分析理解,要求学生表达出作品的意境,突破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1}词的阅读录音带 
     {2}毛笔书写的 <<沁园春·长沙>>词 
  学生:{1}预习这首词,主要突破字词关。 
     {2}有条件的可读一读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由作者导入新课: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 ,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 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 
词一片称为一阙或一片。“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三、 为何以“长沙”为题?(引入时代背影简介):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 展示词的放大挂图,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并解释: 
百舸   怅廖廓   峥嵘    遏 
五、 播放朗读录音,帮助学生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六、 教读词的上阙: 
a) 指点词的章法结构;导入对词上阙的分析: 
这首词和我们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一样,同属“双调”。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 
这首词以“长沙”为题,不妨看成一篇记游之作,那么作者是如何记游的呢? 
b) 教师范读前三句——“起句”: 
(1)、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 
答:时间:深秋; 
地点:橘子洲头; 
游者:独。 
    (2)、教师点拨:词的语句多倒装。学生调整语序,说出大意。 
    3、教读中间七句—— 铺叙 
    (1)、学生默读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其画出来。 
    (2)、具体分析: 
a、从观察角度上看,这几句有何不同? 
      学生齐答;教师板书,明确: 
作者写景时,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分到总,既有空间顺序,又有逻辑顺 
    序,绘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立体图。 
b、精当的用词:这七句中作者对数目、色彩、动静都有精当的描绘,指出作者用词精当之处。 
学生指出后,师生共同分析“万、百、红、碧、击、翔”等词的精当之处,如: 
“红”与“碧”: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明净可爱,对比鲜明; 
“击”:飞鹰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天空秋高气爽; 
“翔”:游鱼从容,轻快自如,更显江水清澈见底。 
C、教师小结铺叙部分写法:对比映衬,点面结合。 
D、通过对本段所写秋景和古人笔下秋景不同情调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比较:古人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景描写,萧瑟惨淡,情调悲凉低沉。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则生机盎然。 
小结:“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 
c) 教读最后三句——“煞尾” 
(1)、指名说出大意: 
面对广阔的宇宙,作者深深思索,向苍茫的大地发问,这一切升沉究竟由谁主宰呢? 
(2)、教师小结: 
这是作者由观览景物进入理性的思考,是“独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满怀革命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家向旧社会,旧秩序的挑战! 
七、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并学习了词的上阙,上阙之中,作者记游,写景,思索,将自己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和客观存在的壮美景物统一在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读后当时的情景仿佛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八、 作业: 
1、课内:意境描述——再次默读上阙,将你“眼前再现的情景”描述出来。 
2、课外:将你的“意境描述”进一步完善、丰富,写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课下相互交流。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一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附:板书设计 

时令:深秋 
起句  地点:橘子洲头 
(记游) 游者:独 

近景、俯视、生动  相互 蓬 情 
远景、仰视、静穆  映衬 勃 
  铺叙 壮 景 
(写景)  俯瞰    点面        丽 
仰视 结合 交 
         总括 
融 
怅廖廓 激昂 
煞尾 问大地 
(思索) 主沉浮    慷慨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上片中,作者记游、写景、思索,面对生机盎然的秋景生发出慷慨激昂的情感,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作者则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并含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 指名朗读下片,提问:下片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写往昔的“峥嵘岁月”? 
提示:下片中作者采用了总分结构来描写的。作者先总写“峥嵘岁月稠”,再具体描绘往昔的“峥嵘岁月”,最后再选取往昔最富有激情的一幅画面来描绘,抒发了豪情壮志。 
三、 阅读“起句”: 
1、 指名朗读; 
2、 将这两句恢复成正常的语序。(提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携百侣来游。) 
3、 小结:这两名是作者总写过去的日子。 
四、 阅读铺叙: 
1、 导入:毛泽东在长沙先后长达十三年的时间,他在这里学习,生活,进行革命活动,如讨袁、驱赵发起各种革命运动等,可以说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但怎样才能在很短的语句中将众多的往事写尽并给人生动的鲜明的印象呢? 
2、 学生阅读思考;提示: 
作者采用了采取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等方法将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如将同学们的精神风貌化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形象,将评论国事的意思化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形象,将蔑视权贵的意思化为“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形象。 
    朗读,体会在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些诗句中作者塑造了一群以天下为已任,充满革命的豪情壮志的青年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革命豪情。) 
3、 总结:这七句是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分写。 

[1] [2]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泌园春_长沙》教学设计之一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