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方法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71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26 | 历史教学方法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大全,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http://www.350xue.com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问题:(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铁的国家。冶铁术的改进,关系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冶铁业成为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冶铁技术的改进可参考教材注释。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生产工具改进。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2)青铜铸造业、纺织业、煮盐、酿酒涉及社会生活。(3)纺织业、酿酒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发展相关。
  学生思考:农业、手工业发展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教师归纳:农业、手工业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教师引导:商业发展的原因是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发展的表现包括商品流通、市场、城市、港口、货币等;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业发展是自然经济的辅助形式。(板书:三、商业和城市)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表现为:(1)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2)市场:形成中原市场,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3)城市(商业中心);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4)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增长。
  教师引导: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农业是社会经济的核心部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体现了本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提高的水平标志;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关系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所有制;所有制决定社会性质,所有制的变化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板书:“四、由公田到私田”)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1)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原因:①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私田的大量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生产工具的进步导致私田的增加)。(2)对比井田制的概念看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①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开始变化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说明奴隶社会开始解体。③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公田转化为私田,说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关系开始形成。这就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准备了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要点:图示如下:(箭头表示因果关系,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竖线表示对应关系)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都有了新的进步。这些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进步,私田大量出现,终于导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关系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关系的出现,会给各国政治体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板书“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讲授新课】
  学生思考: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关系的出现,会给各国的政治体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归纳:我们可以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面对着大量出现的私田,面对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关系的出现,面对着越来越富有的封建地主,他是不会无所作为的。他一定会想尽办法,从不可阻挡的社会进步中获得好处。于是,各个诸侯国先后变法,用国家的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法定下来。这一过程,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直到战国时期才最后完成的。
  首先我们来看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运动(板书“1.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改革”)。
  春秋时期的改革运动,是从齐国的管仲改革开始的。
  齐国在今山东省的北部,是东方一个大国。它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渔盐和矿藏。到了春秋年间,农业、手工业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齐桓公即位后,于公元前685年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
  在政治、军事方面,设二十一乡,五个属。把服兵役的十五个士乡分成三个部分,五乡为一军,共三军,使其成为一支“莫之能御”的战斗武装——这是齐桓公称霸的政治、军事基础。
  在经济方面,除继续维持井田制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外,对鄙野出现的大量私田,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国家的税收增多——这是齐桓公称霸的经济基础。
  学生思考:这一经济措施实质上意味着什么呢?
  教师归纳:这实质上意味着公田和私田在实际上的差别取消了——也就是说,国家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实际上是从法律上宣布春秋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大量出现的私田开垦的合法性。
  学生思考:这一经济措施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教师归纳:它只能会加快私田开垦的步伐。为了使更多的土地据为己有,私田的主人会加快改变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和新兴农民阶级力量更加壮大——也就是说,它只能加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的步伐。
  继齐管仲“相地而衰征”之后,公元前594年(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也颁布了“初税亩”的法令。法令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亩收税。其实质、后果与我们刚才分析的齐管仲“相地而衰征”没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新兴地主阶级和新兴农民阶级力量的壮大,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教师归纳:就这样,到了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促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他们和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他们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这样,战国时期,各国就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法运动(板书“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重要的变法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魏国在战国初年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有:①废除奴隶主官爵世袭制,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使地主阶级的代表得以牢固地掌握政权;②推行“尽地力之教”,规定每亩地的标准产量为一石五斗,要求农民每亩增产三斗,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封建政权的田租收入;③实行“平籴法”,年成好时,政府以平价购入粮食,灾年再以平价出售,以平衡粮食价格,防止商人垄断粮价,稳定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的经济基础;④制定《法经》,保护封建制度。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吴起变法基本上承袭了李悝在魏国实行的办法,它的主要内容有:①凡是封君传到第三代时,就收回其爵禄,废除公族中疏远者的特殊待遇,把一些旧贵族迁移到荒凉的地区,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②精简无关紧要的官职,削减过高的官吏俸禄,把节省下的经费用来训练战士;③整顿吏治,要求官吏“私不害公”,不计毁誉,一心为地主政权效力。
  学生思考:如何认识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教师归纳:战国初年由魏发其端的各国变法、改革,尽管它们的目的、规模、结果和影响不尽一致,但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形成了一场历时一百多年的运动。这场运动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因此,战国初年的变法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从奴隶制进入封建制是历史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农民比起奴隶来,人身束缚相对减轻,这对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
  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较为彻底(板书“3.商鞅变法”)。
  战国初期,秦国的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立志图强,下令求贤。就在这时,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原是卫国破落贵族的后裔,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变法有功,封为商君,所以历史上称为商鞅。他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服了孝公。秦孝公于是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教学  高三历史  社会变革   历史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大全,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历史教学 - 历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