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方法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71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26 | 历史教学方法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大全,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http://www.350xue.com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公元前356年,商鞅担任了左庶长,开始了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令民为什伍”,实行什伍连坐制。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彼此有相互纠察告发“奸人”的责任,不告发“奸人”,要处以腰斩的刑罚,告发“奸人”的可与斩敌同赏。如果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这种连坐法,主要目的在于防范人民群众的反抗。
  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商鞅认为农业是“本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而把商业和手工业称为“末业”。为了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商鞅规定凡是努力经营农业生产,多缴纳租税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怠惰以致贫穷而交不起租税的农民,没收为官府的奴婢。商鞅还采取加重关市的商品税,不许商人贩卖粮食,商人的奴仆必须服徭役等措施,迫使商人弃商归农。
  第三,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废除贵族一出生就享有爵禄,长大就当官的特权,按军功受爵。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的多少来计算,斩敌人甲士首级一颗的赏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庶子一人。杀敌越多,赏赐越厚。根据“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的原则建立了一套军功爵制,按爵位高低授与种种封建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服劳役的“庶子”和担任一定的官职等,爵位高的还可以得到三百家以上的“税邑”以及减刑的特权。
  第四,“燔诗书而明法令”。这项措施对于后世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几年以后,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统一度量衡制,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现在存世的“商鞅方升”,就是当时颁布的一件标准量器。
  第二,废分封,行县制。在没有建立县的地方把许多乡、邑,聚合并成县,一共新建了31个县,每县由国君委派令、丞等官职来掌握全县政事,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三,“为田开阡陌封疆”,用法令形式废除了奴隶制的井田制。具体说,就是把原来井田的“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商鞅所采取的以上改革措施,目的是破除奴隶制度,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但由于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自始至终遭到很多贵族的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于是,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是,商鞅变法的措施却依然保留了下来。
  学生思考:为什么商鞅被“车裂”而死,其变法的措施却依然保留了下来?
  教师归纳:由于变法内容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趋势,加上新法已推行多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学生思考:商鞅变法对后世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积极影响:商鞅变法的成功,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最先进的强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也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消极影响:商鞅变法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有消极影响。
  学生思考:商鞅变法与此前的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有什么异同点?
  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看到,商鞅变法与此前的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的相同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到了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的基础上进行的。
  ②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③措施相同: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④性质相同:都是封建化的运动。
  ⑤结果和影响相同: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的时期。
  我们也可以看到,商鞅变法与此前的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的不同点有:
  ①内容的深度不同:商鞅变法是更加深刻的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因此提出了诸如“什伍连坐”、“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开阡陌封疆”等更加明确、更加深刻、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
  ②影响的深远程度不同: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制度不但对整个战国秦汉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本课小结】
  本节课贯穿一个主题: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开端时期。
  1.经济基础的变化:
  (1)奴隶制经济制度的瓦解实际是奴隶制的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瓦解。生产力的发展是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2)奴隶制土地所有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表现为公田转化为私田、出现新的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这一变革过程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2.上层建筑的变化: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变革(各国变法)。各国的变法实质上是把经济变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建立。
  始于春秋后期的各国的改革和变法运动,最终在各个诸侯国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秦国的商鞅变法也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按因果关系排列是: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生产关系变化(公田转化为私田)——政治制度变化(变法)。

上一页  [1] [2] [3]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教学  高三历史  社会变革   历史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大全,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历史教学 - 历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