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议论文阅读中考语文检测试卷(1-6)

中考语文检测试卷(1-6)

浏览次数: 62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议论文阅读
标签: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大全,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www.350xue.com 中考语文检测试卷(1-6),
16本文显然不是一篇驳论文,但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的说法,其目的是。(2分)
17请写出一条能够证明“开卷有益”这一观点的名言(文中的除外)。(2分)
18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请说说你是怎样找出这一论点的?(3分)
19作者将“善读”和“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但从论述的重点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2分)
20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扬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1)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老人引杨氏入山()
(4)迫暮,与老人同出()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忘路之远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生于忧患
23解释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24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为线索,甲文段按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2分)
25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2分)

三、作文。(60分)
26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题一: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个。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绿色代表春天,象征生命,寓示和谐,蕴含诗意。绿色的环境美好,绿色的心情美丽,绿色的人生健康,绿色的……
你呢,你对绿色有哪些体会、思考、感悟或幻想?
请以“绿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内容要与“绿色”相关;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论述有理有据),严禁抄袭;④不少于600字,不用续卷纸,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二 ○ ○ 七 年 春 季 教 学 反 馈 检 测 (二)
九 年 级 语 文
一、积累运用。(16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学习洪战辉,重(zhònɡ)点是学习他面对重重(chónɡ chónɡ)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
B他这个人经常丢三落(là)四,每天总是一副失魂落(luò)魄的样子
C小明最大的爱好(hào)就是读书,而且读的都是老师推荐的好(hǎo)书
D当地老百姓自发地给(jǐ)参加野营拉练的解放军官兵送给(ɡěi)养
2默写古诗文。(4分)
①,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送友人》)
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
③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
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3请对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起草、修改和讨论,“十一五”规划纲要被终于批准实施了。
B2006年一季度我国GDP为43313亿元,同比增长10.2%,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
C这本刊物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无论课内、课外,我们都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5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今年农历正月廿九即3月9日,福州市民将迎来首届“孝顺节”,这是福州人独有的节日。正月廿九是福州的传统民俗节日——“拗九节”,又称“孝顺节”、“送穷节”,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祖,出嫁的女儿还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文明办、共青团福州市委等单位主办。首届“孝顺节”活动包括:为老劳模、孤寡老人送拗九粥;资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向市民推出拗九粥、拗九宴;老年人闽剧专场演出等。
答:
62006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世界各地举行了空前的“2006全球联合祭孔”的活动。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一定感受到这位圣人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请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3分)
(1)写出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故事或与孔子言行论著链接的一个成语:(1分)

(2)下面是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一副对联,请为它对出下联。(2分)
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
下联: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1分)心中有景①南山下有一座庙,庙里有一株古榕树。②一天清晨,小和尚起来打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③忧至极处,便丢下扫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④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⑤小和尚满腹疑惑地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掩埋吗?”⑥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其实,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⑦“我怎么没看见呢?”⑧“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⑨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⑩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7小和尚见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愁容满面”,他为什么“忧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8老和尚为什么没有小和尚的“忧愁”?他是怎样面对生活、对待人生的?(3分)


9“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老和尚这番含有哲理的话,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近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赞美“落花精神”的两句诗:“,”(1分)
10结合全文,仔细体会画线句子的意思,说说“鲜活”一词的具体含义。(2分)

11读了此文,你认为“心中有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对你有何启迪?(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2分)
假如没有灰尘
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他的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它们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有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中考语文检测试卷(1-6)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检测  中考语文   初中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大全,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议论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