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议论文阅读中考语文检测试卷(1-6)

中考语文检测试卷(1-6)

浏览次数: 62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议论文阅读
标签: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大全,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www.350xue.com 中考语文检测试卷(1-6),
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B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份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能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翰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
5下面的一段文字划线句子在表达上有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在录取讨论会上,(1)有的声乐专家认为何青霞的声音极不固定,(2)不扎实,但天赋好,乐感强,是可造之才。(3)黄教授却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造成她声音前后悬殊很大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对事业和生活的态度。(4)尽管禀赋再好,也不能录取她!
(1)(2)
(3)(4)
6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依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3分)
溪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你欢快的旋律。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7—11小题。(11分)
人工造林有学问
①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C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C左右。②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③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大的金钱也是浪费。④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⑤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百平方米3~5棵;而人工的杨树林密度高达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⑥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⑦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⑧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⑨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去精心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8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9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0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除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1请你结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3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2—15题。(10分)
简单
①又是一个难得的星期天,枫早早地起了身,趴在床上,准备给家里写封信。学校里又要收费了,而且数目不小。校服、校鞋、秋游,再加上这个月的伙食费,总额达到了600元。笔握在手里,却颤得厉害。枫知道,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每一封家书就是一次告急,无奈啊!当初把儿子送到这所重点学校已是奢侈中的奢侈,他们苦苦地在地里干啊干,为的就是凑齐学费,但现在又……②枫不忍心再往下想,也没有了勇气,只觉得鼻子酸溜溜的,两眼湿湿的。他丢开信纸,跑出了宿舍。③天刚刚蒙蒙亮,秋风也异常刺骨,校园里依旧是静悄悄的。(A)走在秋风瑟瑟的林阴道上,枫想到了暑假里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父亲猛抽了三天的烟,紧锁的眉未曾舒展;母亲抽抽噎噎了三天,通红的眼未曾褪色。枫呢?踌躇、矛盾、胆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一种“我要读下去”的信念与家中的经济状况背道而行……他困惑,他迷惘,他不知何去何从。④三天后父亲的那个决定将他送进了这所学校。他背负着沉甸甸的亲情,手捧着两颗滚烫的望子成龙的心走进了校园。父亲没说什么,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眸子望着他,简简单单的道了句:“儿子,好好干!”⑤枫攥了攥拳头,狠狠地击了一下跟前的那棵杨树。他深知此刻的自己已是举起的竿子、过河的卒子,不能下跪!不可后退!⑥就这样,一封“告急书”去了老家,上头只有简单的一行字:父亲:本月需交费300,加生活费300,共600。我会好好干!儿子⑦一周后的一大早,枫终于盼来了回音——一个鼓鼓的邮包。有点儿诧异,有点儿不安,也有点儿踏实。他风一般奔回宿舍,撕开封口,倾出“内涵”。他怔住了!眼前的是一堆零钱,但他觉得那不是感性的,简单的钞票,那是一滴滴汗、一股股血凝成的一群“精灵”啊!有10元的,有5元的,有1元的,有5角的……但没有一张是100元整的。在那堆神圣的、沉甸甸“精灵”中,枫找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更简单地写着:“儿子,好好干吧!父亲。”⑧在这个朦胧的清早,大地还是沉睡的,太阳还是沉睡的,校园也还是沉睡的,(B)但枫醒着。他看到了父亲的眉、母亲的眼,也听到了那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儿子,好好干!”⑨亲情就是如此简单,亲情就真的只是如此简单吗?1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第⑦段中“精灵”一词的含义。(2分)
13“好好干”三个字,在文中反复出现,是文章神之所在。请体味一下“我”的家书与父亲的字条,说说这两处的“好好干”各有怎样的内涵。(3分)
14体会文中(A)(B)两处景物描写,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2分)
15文章第⑨段说:“亲情就是如此简单,亲情就真的只是如此简单吗?”你是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语句的?(3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6—20题。(11分)
坚持“一件事原则”
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因此,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益。②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活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成为成大事者。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在听了林肯的一次演讲后,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最成大事者的律师之一。从这些人物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③那么,如何才能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呢?必须具有自信心和欲望。因为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成大事者的“专心致志”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毫无用处。为什么只有很少数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④自信心和欲望的获得,必须依靠“专心致志”这种神奇的力量来实现。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你就应该把你的眼光望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幻想你自己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拥有相当不错的收入;假想你利用演说的金钱报酬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幻想你在银行里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假想你自己是位极有影响的人物;假想你自己正从事一项永远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惟有专注于这些想像,才有可能付出努力。⑤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把你需要做的事想像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⑥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于你所期望的必如所期。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中考语文检测试卷(1-6)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检测  中考语文   初中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大全,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议论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