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读物:在实践教育的美丽中成长
浏览次数: 44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课外读物
标签:中学生课外读物大全,初中生课外读物,http://www.350xue.com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在实践教育的美丽中成长,
手电筒来了、木梯来了、拔河用的麻绳来了!——救援工具只有那么简单!
大家把麻绳一头系在上边的大树上,男老师肖玲用麻绳拴在自己的腰上,然后抓着麻绳滑到下边,再把麻绳解下来依次拴在学生腰上,上边的老师们一起用力逐一地把两个孩子与下去救援的肖老师拉了起来……
当两个孩子被平安救起来时,时间已是近晚上十点来钟了,得到通知的家长赶到现场时,早已被激动、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知所语,除了“谢谢”还是“谢谢”……
2004年11月,学校接县教育局贯彻市教育局通知开展“三进三评”活动。其中之一,要求在该期对所有学生开展一次家访工作。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日子,下午上完第五节课后,全校14名老师按班分组,分别深入到治安、天池、小村这一线开展家访工作。当我回到街上的家里时,已经是近天黑了。从与各组老师的电话联系中得知,此行此线负责六年级组的班主任毕晓玲老师与刘建军老师由于学生家庭分散较远,人数众多,到八点多时,两名女老师才完成任务开始返回学校。但走到黄泥沟的大竹林中时,由于天黑路陡,毕老师不小心把脚扭伤了。在电话中,我一边安慰着受伤的老师,一边联系伙食团为工作而劳累奔波负伤归来的老师们烧好热水、做好晚饭……
还有一件事我曾在2006年参加校长岗位培训时写进了培训材料中。
“喂!车校长吗?我们三年级一男生中午买了一颗菠萝吃,现在全身发痒,口吐白沫。”
“马上送医院!我这就跟医院联系。快!要快!”
10分钟后,50多岁的班主任杨甲衡老师踏着泥泞的山间小道,以最快的速度将事故学生送到了乡所在地的卫生院。原本天晴步行大约需要20分钟的路程,一时间似乎缩短了许多。
“车校长吗?你们送来的学生情况严重,需要马上转院!请赶快做好相关安排!”
派出教师!联系车船!转院工作在几分钟之内全部安排妥当!
15分钟后,事发学生刘磊已躺在船舱中,学生一语未发,浑身发冷!我和其中一位参与护送的老师和卫生院主治医生赶紧用玻璃瓶装开水为学生捂脚取暖,时刻守候、关注着学生的变化,随时与学校车校长保持着直接的电话联系!……
40分钟后。靠岸!下船!上120急救车!直奔县急救中心……
20分钟后。入院!抢救工作立即展开!……
经过县急救中心医院老师们30多分钟的抢救,因为吃菠萝中毒的学生刘磊终于脱离了险情。原来,事故原因直接来源于学生吃菠萝的时候没有把外壳处理干净而造成了“菠萝过敏”!
此时,学校车校长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这就是2005中小学刚合校那年冬月间发生在我校的又一起抢救学生事件!在这一事件的背后,承载着学校多少老师莫大的责任与爱心啊!
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后的抗余震工作中,为了住校学生的就寝安全,教师们轮流值班,夜以继日地守护着学生;在2008年“9•26”与今年6•28期末考试抗洪抢险工作中,学校曾因洪水袭击而无法正常行课与组织期末考试。为了学生的安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分工协作,迅速与学生家长联系接送学生安全返家……
在此其间,四年级的廖长开老师、六年级班主任胡谦红老师、七年级一班新生的班主任黄清瑞新教师、七年级二班班主任杨霞老师、八年级班主任刘建军老师更是我校涌现出的爱校爱生的典型教师。
回首这些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点点滴滴,桩桩幕幕,感慨颇深。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处不生活在一个爱与被爱的磁场中。所以,在今年5月份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德师风演讲征文中,我写了一篇演讲稿,题目是《教育因爱而美丽》。因为我当时到新城小学“跟师学艺”而奔走于我们马庙学校和新城小学之间,所以没有参加演讲,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花园,因为百花盛开而灿烂芬芳;高山,因为绿树参天而雄伟壮丽;蓝天,因为白云袅袅而广阔湛蓝;大海,因为浪花滚滚而深远无边……
教育,是一份鲜花般美丽而又崇高的事业,需要用心经营、用心呵护;教育是引人高尚与聪慧的事业,这一切的坚实根基源自于一个字——爱。
教育之爱,是欣赏。
当我们悉心聆听学生饱含激情地诵读优美文章时,当我们凝神细看学生一笔一划工整流畅的书写时,当我们细心品读学生抒写生活真情实感的佳作时,当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时——这,是何等的一种美丽啊!
当我们帮助一个个孩子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时,当我们引导一个个孩子认识错误改过自新时,当我们感受着孩子们一天一天身心健康成长时——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也许,唯有教育才能享有这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教育的旅程中,有着太多太多迷人的美丽,需要我们用爱心用真情去欣赏去品味!
教育之爱,是奉献。
“长路奉献给远方,江河奉献给海洋”,教育之爱,奉献给学生!这种奉献是无私的,是纯洁的,更是伟大的。所以有人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所以人有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是奉献,让多少老师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呕心沥血;是奉献,让多少像谭千秋一样的老师在大灾大难面前,用自己单薄的身躯,为灾难中的孩子们撑起了一道道生命绝望时的坚强屏嶂!
因奉献,可敬可爱的老师们,让自己的爱心升华为一道道永恒的美丽风景,永远永远定格在人类教育历史的天堂上空。
教育之爱,是探索。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引人入德成善,让人过上优良的生活。
教师,是孩子寻梦的引路人;教师,是孩子迷路的启明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辛勤播种者……所以,教育需要探索!
这种探索,是“为学生的内心世界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校成为学生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精神家园。”
这种探索,是引领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在被爱中感恩……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朋友们,教育——因爱而美丽!因为这份事业,世界的美才显得更加鲜活;因为这份事业,世界的美才显得更加灵动。让我们倍加珍惜这份美丽的事业吧,让我们把这份美丽的事业打扮得更加美丽!让我们尽情地享受为师的灿烂阳光吧,让我们的人生因之而更加充实、快乐、幸福!
www.350xue.com
三:执着的学习——成长的源泉
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天道酬勤。这十多年间,我一直把工作当作学习、充实、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
我于1993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犍为师范学校普师班,曾经因为在校深受负责政教工作的陈宜仁老师、王洪涛老师的关心与教导,所以历经广播站、学生会工作锻炼,毕业当年通过报名后由学校领导推荐,经县教育局审批继续进入乐山教育学院就读93级中文专科班,于1996年7月取得汉语言文学兼辅修历史专科文凭。
1995年9月任教以来,一直在马庙工作,先后从事着中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可以这样说,我对这方教育事业充满了一腔执着的热爱与追求,对这方教育有着一种美好的梦想与向往,并与之结下了一份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1995年9月,刚参加工作的我接手的是初中九六级毕业班。在工作中,虚心地向学校老师们学习怎样上课、怎样辅导、怎样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和谐地处理好师生关系,深入学生群体引导、关心学生学习。当时学校特别缺乏课外书,学生手中除了教材更是难以找到一本课外读物。那年下半年订阅报刊杂志的时候,我索性狠下心一下子为自己为学生订阅了足足四百来元的课外书报,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之友》、《读写月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文成功之路》、《教师博览》、《少年文学报》、《作文评点报》、《初中语文报》等报刊杂志,专门利用语文课开展课外阅读。针对学生书写特别差的现状,而当时市面上还不容易购买到钢笔字贴。于是,我将课本中要求默写的古诗词用“我字”楷体工整地书写下来复印分发到任教班级每一名学生手中当作字帖练习,真是一举两得,学生既练习了书写,同时又潜移默化地识记下了需要花费时间默写的知识。
1998年8月至2005年7月,县教育局党组把我从马庙初中调入马庙中心小学工作。七年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教导主任6年、校长1年。特别是在1999年至2004年这五年中,我们班子成员与一群年轻教师们积极探索在山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这条路子上:当1999年3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召开之后,我们曾率先在全县乡镇中心小学开展过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2001年进行着“作业本改革实践探究”,2002年组织数学组教师参与了市级数学课题“小学数学探究性开放式问题研究”的研究,2003年开展了“拓展课外阅读时空,挖掘学生阅读潜能”的活动探索。我所任教的班级的语文作业非常特殊:常规作业变成为展示品设计,我亲自为学生设计了每周一套的阅读表格,分为记人、状物、写景记叙文,场景描写、说明文五类,以此组织学生查找相关文章在阅读中做读书笔记。我把手中专门为小学生订阅或购买的大约50余本杂志书刊分发到每一个孩子的手中,安排学生代表负责登记更换,一学年下来,初略统计学生的摘录,每位学生大约阅读量在40万字左右,摘录达3000余字。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在实践教育的美丽中成长
手电筒来了、木梯来了、拔河用的麻绳来了!——救援工具只有那么简单!
大家把麻绳一头系在上边的大树上,男老师肖玲用麻绳拴在自己的腰上,然后抓着麻绳滑到下边,再把麻绳解下来依次拴在学生腰上,上边的老师们一起用力逐一地把两个孩子与下去救援的肖老师拉了起来……
当两个孩子被平安救起来时,时间已是近晚上十点来钟了,得到通知的家长赶到现场时,早已被激动、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知所语,除了“谢谢”还是“谢谢”……
2004年11月,学校接县教育局贯彻市教育局通知开展“三进三评”活动。其中之一,要求在该期对所有学生开展一次家访工作。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日子,下午上完第五节课后,全校14名老师按班分组,分别深入到治安、天池、小村这一线开展家访工作。当我回到街上的家里时,已经是近天黑了。从与各组老师的电话联系中得知,此行此线负责六年级组的班主任毕晓玲老师与刘建军老师由于学生家庭分散较远,人数众多,到八点多时,两名女老师才完成任务开始返回学校。但走到黄泥沟的大竹林中时,由于天黑路陡,毕老师不小心把脚扭伤了。在电话中,我一边安慰着受伤的老师,一边联系伙食团为工作而劳累奔波负伤归来的老师们烧好热水、做好晚饭……
还有一件事我曾在2006年参加校长岗位培训时写进了培训材料中。
“喂!车校长吗?我们三年级一男生中午买了一颗菠萝吃,现在全身发痒,口吐白沫。”
“马上送医院!我这就跟医院联系。快!要快!”
10分钟后,50多岁的班主任杨甲衡老师踏着泥泞的山间小道,以最快的速度将事故学生送到了乡所在地的卫生院。原本天晴步行大约需要20分钟的路程,一时间似乎缩短了许多。
“车校长吗?你们送来的学生情况严重,需要马上转院!请赶快做好相关安排!”
派出教师!联系车船!转院工作在几分钟之内全部安排妥当!
15分钟后,事发学生刘磊已躺在船舱中,学生一语未发,浑身发冷!我和其中一位参与护送的老师和卫生院主治医生赶紧用玻璃瓶装开水为学生捂脚取暖,时刻守候、关注着学生的变化,随时与学校车校长保持着直接的电话联系!……
40分钟后。靠岸!下船!上120急救车!直奔县急救中心……
20分钟后。入院!抢救工作立即展开!……
经过县急救中心医院老师们30多分钟的抢救,因为吃菠萝中毒的学生刘磊终于脱离了险情。原来,事故原因直接来源于学生吃菠萝的时候没有把外壳处理干净而造成了“菠萝过敏”!
此时,学校车校长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这就是2005中小学刚合校那年冬月间发生在我校的又一起抢救学生事件!在这一事件的背后,承载着学校多少老师莫大的责任与爱心啊!
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后的抗余震工作中,为了住校学生的就寝安全,教师们轮流值班,夜以继日地守护着学生;在2008年“9•26”与今年6•28期末考试抗洪抢险工作中,学校曾因洪水袭击而无法正常行课与组织期末考试。为了学生的安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分工协作,迅速与学生家长联系接送学生安全返家……
在此其间,四年级的廖长开老师、六年级班主任胡谦红老师、七年级一班新生的班主任黄清瑞新教师、七年级二班班主任杨霞老师、八年级班主任刘建军老师更是我校涌现出的爱校爱生的典型教师。
回首这些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点点滴滴,桩桩幕幕,感慨颇深。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处不生活在一个爱与被爱的磁场中。所以,在今年5月份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德师风演讲征文中,我写了一篇演讲稿,题目是《教育因爱而美丽》。因为我当时到新城小学“跟师学艺”而奔走于我们马庙学校和新城小学之间,所以没有参加演讲,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花园,因为百花盛开而灿烂芬芳;高山,因为绿树参天而雄伟壮丽;蓝天,因为白云袅袅而广阔湛蓝;大海,因为浪花滚滚而深远无边……
教育,是一份鲜花般美丽而又崇高的事业,需要用心经营、用心呵护;教育是引人高尚与聪慧的事业,这一切的坚实根基源自于一个字——爱。
教育之爱,是欣赏。
当我们悉心聆听学生饱含激情地诵读优美文章时,当我们凝神细看学生一笔一划工整流畅的书写时,当我们细心品读学生抒写生活真情实感的佳作时,当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时——这,是何等的一种美丽啊!
当我们帮助一个个孩子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时,当我们引导一个个孩子认识错误改过自新时,当我们感受着孩子们一天一天身心健康成长时——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也许,唯有教育才能享有这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教育的旅程中,有着太多太多迷人的美丽,需要我们用爱心用真情去欣赏去品味!
教育之爱,是奉献。
“长路奉献给远方,江河奉献给海洋”,教育之爱,奉献给学生!这种奉献是无私的,是纯洁的,更是伟大的。所以有人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所以人有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是奉献,让多少老师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呕心沥血;是奉献,让多少像谭千秋一样的老师在大灾大难面前,用自己单薄的身躯,为灾难中的孩子们撑起了一道道生命绝望时的坚强屏嶂!
因奉献,可敬可爱的老师们,让自己的爱心升华为一道道永恒的美丽风景,永远永远定格在人类教育历史的天堂上空。
教育之爱,是探索。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引人入德成善,让人过上优良的生活。
教师,是孩子寻梦的引路人;教师,是孩子迷路的启明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辛勤播种者……所以,教育需要探索!
这种探索,是“为学生的内心世界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校成为学生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精神家园。”
这种探索,是引领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在被爱中感恩……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朋友们,教育——因爱而美丽!因为这份事业,世界的美才显得更加鲜活;因为这份事业,世界的美才显得更加灵动。让我们倍加珍惜这份美丽的事业吧,让我们把这份美丽的事业打扮得更加美丽!让我们尽情地享受为师的灿烂阳光吧,让我们的人生因之而更加充实、快乐、幸福!
www.350xue.com
三:执着的学习——成长的源泉
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天道酬勤。这十多年间,我一直把工作当作学习、充实、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
我于1993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犍为师范学校普师班,曾经因为在校深受负责政教工作的陈宜仁老师、王洪涛老师的关心与教导,所以历经广播站、学生会工作锻炼,毕业当年通过报名后由学校领导推荐,经县教育局审批继续进入乐山教育学院就读93级中文专科班,于1996年7月取得汉语言文学兼辅修历史专科文凭。
1995年9月任教以来,一直在马庙工作,先后从事着中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可以这样说,我对这方教育事业充满了一腔执着的热爱与追求,对这方教育有着一种美好的梦想与向往,并与之结下了一份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1995年9月,刚参加工作的我接手的是初中九六级毕业班。在工作中,虚心地向学校老师们学习怎样上课、怎样辅导、怎样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和谐地处理好师生关系,深入学生群体引导、关心学生学习。当时学校特别缺乏课外书,学生手中除了教材更是难以找到一本课外读物。那年下半年订阅报刊杂志的时候,我索性狠下心一下子为自己为学生订阅了足足四百来元的课外书报,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之友》、《读写月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文成功之路》、《教师博览》、《少年文学报》、《作文评点报》、《初中语文报》等报刊杂志,专门利用语文课开展课外阅读。针对学生书写特别差的现状,而当时市面上还不容易购买到钢笔字贴。于是,我将课本中要求默写的古诗词用“我字”楷体工整地书写下来复印分发到任教班级每一名学生手中当作字帖练习,真是一举两得,学生既练习了书写,同时又潜移默化地识记下了需要花费时间默写的知识。
1998年8月至2005年7月,县教育局党组把我从马庙初中调入马庙中心小学工作。七年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教导主任6年、校长1年。特别是在1999年至2004年这五年中,我们班子成员与一群年轻教师们积极探索在山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这条路子上:当1999年3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召开之后,我们曾率先在全县乡镇中心小学开展过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2001年进行着“作业本改革实践探究”,2002年组织数学组教师参与了市级数学课题“小学数学探究性开放式问题研究”的研究,2003年开展了“拓展课外阅读时空,挖掘学生阅读潜能”的活动探索。我所任教的班级的语文作业非常特殊:常规作业变成为展示品设计,我亲自为学生设计了每周一套的阅读表格,分为记人、状物、写景记叙文,场景描写、说明文五类,以此组织学生查找相关文章在阅读中做读书笔记。我把手中专门为小学生订阅或购买的大约50余本杂志书刊分发到每一个孩子的手中,安排学生代表负责登记更换,一学年下来,初略统计学生的摘录,每位学生大约阅读量在40万字左右,摘录达3000余字。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在实践教育的美丽中成长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苏教版九年级)
- ›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初探(九年级)
- ›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微(九年级)
- ›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好处(九年级)
-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
- ›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雨后的彩虹
- ›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上元夜
- ›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中秋节
- › 初中语文中考成语大盘点
- ›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甫与冬天
- ›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之瑞鹤仙
- ›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之淡黄柳
- ›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凤凰台上忆吹箫
- ›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之赠范晔诗
- ›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垓下歌
- ›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八声甘州
栏目导航
初中课外读物 推荐
- ·初中课外读物推荐
-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在实践教育的美丽中
-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新世纪感言
-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评优活动启动
- ·受浅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
- ·初二语文下学期(苏教版)教学工作计划
-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国文对孩子教育的思
-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快速阅读的定义及原
- ·初中生语文之课外读物
-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教学反思
-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教学经验交流
-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新课标解读
- ·古今中外100部名著
- ·中国十大80后文学作品出炉《三重门》等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大全
- ·适合初中生读的语文课外读物
-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自觉性的培养
- ·初中生语文课外读物
- ·中学生读的课外读物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 ·中学生课外读物知识大全
- ·初中语文课外读物:新“三卡一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