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杜甫诗鉴赏(18)

杜甫诗鉴赏(18)

浏览次数: 397次| 发布日期:02-22 23:19:44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杜甫诗鉴赏(18),

曲江二首
杜 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蜒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修整。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为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 良辰美景”,然而“一片花飞减却春 !”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 ,花儿开了。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为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发觉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吹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描写这番情景 :“且看欲尽花经眼 。”“经眼”之花“欲尽”,只能“ 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由此引出第四句 :“莫厌伤多酒入唇 。”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 ,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对此 ,蒋弱六评论说 :“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就写到了人事 。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荒凉之状可知;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面对这残败景象有什么办法呢?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所谓“ 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自此,被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 。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流转,而又细针密线 。“ 日日典春衣”,并非窘困潦倒所致而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接着诗人又逼进一层 :“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 ,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 ;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此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又是为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 :“人生七十古来稀 。”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激愤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叶梦得曾评道 :“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 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 ’体矣 。”(《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 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 ,又即将消逝。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样恬静 、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意为“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
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仇注引张綖语云 :“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 。”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就是“ 含畜”,就是有“神韵”。“ 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 ;“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联想。“穿花”一联 ,写景可谓工细 ;但工而不见斧凿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
就抒情方面说 ,“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 。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并不明言,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意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饮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 一片花飞” 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 ,还“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品味,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 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曲江对酒
杜 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
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
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
老大徒伤未拂衣。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 ,是杜甫最后留居长安时的作品。
一年之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李享,受职左拾遗。由于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此后,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杜甫无所作为,空怀报国之心,不免心中不平。这首《曲江对酒》就是诗人这种心境的反映。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的第一胜地。前两联是曲江即景。“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坐不归,表明诗人已在江头多时。且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不想回去,足见心中郁闷。这就为三、四联的述怀作了垫笔。
以下三句,续写坐时所见。“水精宫殿转霏微”,水精宫殿,即苑中宫殿。霏微,迷蒙的样子。在“宫殿”、“霏微”间,又着一“转”字,突出了景物的变化。这似乎是承“坐不归”而来的:久坐不归,时间已晚 ,故而宫殿朦胧。但是,我们从下面的描写中,却见不到日暮的景象,这就说明了诗人另有笔意。浦起龙《读杜心解》曾将诗人这一时期所写的《曲江二首 》、《曲江对酒》、《曲江对雨》,与作于安史之乱之前的《 丽人行》作过比较,认为:“此处曲江诗,所言皆‘ 花 ’、‘ 鸟’、‘蜻’、‘蝶’。一及宫苑,则云‘巢翡翠’,‘转霏微’,‘云覆’,‘晚静’而已。视前此所咏‘云幕’,‘御厨’,觉盛衰在目,彼此一时。”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水精宫殿转霏微”所显示的,就是一种虚空寥落的情景,这个“转”字,可见有时过境迁的意味。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如期而至的自然界的春色:“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短短一联,形 、神、声、色、香俱备。“细逐”、“时兼”四字,描写落花轻盈无声 ,飞鸟欢跃和鸣,生动而传神。两句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绪: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
这一联用“ 自对格”,两句不仅上下对仗,而且句中自对。此处“ 桃”对“杨”,“黄”对“白”。鸟分黄白,这是明点,桃杨之色则是暗点:桃花红而杨花白。这般色彩又随着花之“细逐”和鸟之“兼飞”而呈现出上下飘舞的动人景象,将一派春色渲染得异常绚丽。
风景虽好,却是暮春落花时节,容易勾起伤春之情,于是三、四联转写心中的不满和愁绪。先写不满 :“ 纵饮久判人共弃 ,懒朝真与世相违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参朝,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正话反说,更显其不满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
最后抒发愁绪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拂衣,指辞官。这一联是说:只因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 ,因而虽老大伤悲 ,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 。这里,以“沧洲远”、“未拂衣”,和上联的“纵饮”、“懒朝”形成对照,表明一种欲进既不能,欲退又不得的两难境地 。杜甫虽然仕途失意,毕生坎坷,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始终如一,可见诗人之所以纵饮懒朝,是因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他把自己的失望和忧愤托于花鸟清樽,正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

[1] [2]  下一页


杜甫诗鉴赏(18)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杜甫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