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杜甫诗鉴赏(16)

杜甫诗鉴赏(16)

浏览次数: 908次| 发布日期:02-22 23:19:44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杜甫诗鉴赏(16),
第五段自“永痛长病母”至篇末,写老兵临离家时的回忆,道尽“无家别”之惨凄。母亲是老兵惟一的亲人,上次服役临走时,母亲已卧病在床,本该留下来奉养、服侍。但为了平定叛乱,他还是挺身而去。五年后归来,母亲早与世长辞,无人安葬,弃尸沟溪。对于老兵来说,生不能奉养,死不能尽孝;对于老母来说,生不见儿,死不得葬,都是一生含恨不尽的事,故“终身两酸嘶 。”最后两句“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是老兵伤痛的感情发展到顶点,几乎由哀而转怒。一腔愤怒之情,直指腐朽的统治集团,不言而喻,这一切灾难,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因此浦起龙在《读杜心解》里说:“末二以点(按:点《无家别》之题)作结 。‘何以为蒸黎’可作六篇(按:指《三吏 》、《三别》)总结,反其言以相质,直可云:何以为民上?”
《无家别》诗中只有老兵一个人物,通篇都是他的自叙,没有诗人一言一语的代叙和议论。这种客观地描述将诗人的看法和感情溶化其中,使诗的思想主题表现得更加深刻和充分。老兵的叙述,首尾完整,层次清晰,并用感情的发展推动情节的演进,是本诗的叙述特点。老兵败阵归来,所见家乡的荒凉景象 ,在叙述中,由远及近,由总及详,既看到家乡的现在 ,又想到家乡的过去;在个人的命运上,既交待了当前的处境,又追叙了过往的遭遇。这一切都随着老兵感情的变化而波动起伏,层层深入,直至最后造成了老兵“无家”以“别”的结局 ,故事到此结束 ,感情也达到了凄凉——哀伤——愤怒的极点,尤其以“何以为蒸黎”结束全篇,非常有力。
其次,诗在老兵的叙述中,该详则详,该略则略,留人以回想的余地。如“我里百余家”,描述“天宝”以前村中热热闹闹的太平盛世景象。仅一笔带过,接下去便是“世 乱各东西”。再如“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又省略了老兵当找着这“一二老寡妻”时相互激动地言谈和寻问的情景。这是略的方面,至于详,从诗中就更显而易见。除了老兵进村后所见到的“空巷”、“日瘦”、“狐与狸”等荒芜景象写得比较具体外,老兵第二次被迫应征时的心理变化,都叙述得非常详尽和细腻 。这对读者深入地了解老兵的感情,同情他的遭遇,从而增强诗的感染力,产生共鸣都是必不可少的细腻之笔。



上一页  [1] [2] 


杜甫诗鉴赏(16)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杜甫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