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李贺诗鉴赏(11)

李贺诗鉴赏(11)

浏览次数: 817次| 发布日期:01-26 01:35:57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李贺诗鉴赏(11),

北中寒
李 贺
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
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
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海水飞凌喧,
山瀑无声玉虹悬。
此诗写北国的奇寒。诗题的“ 北中 ”即北地,北国。王勃诗云“ 人今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登高》)“ 南中”与“ 北地”对举,亦即南地,南方。本诗中句子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另一些诗人的奇句,如岑参的“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等等,但那些杰作都不是风景诗,而是以人事活动为主体,严寒气候与景色只是诗中背景。而《北中寒》则把北国风光本身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又加入异常活跃的想象,从而写成了富有异采的风景诗。谋篇布局,在散乱中见经营,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全诗没有情节贯穿,甚至也没有时间流,全由片断的景色联结而成,如“一句一绝”者,即每句诗都展示一种景观,共同呈现着“ 北中寒”。然而诗人也有意匠经营。首先,诗第一句就是大的笼罩 :“一方黑照三方紫 。”写出北中天色晦暗,竟映带得其余各方成了紫色。诗人所本为《周礼注 》“北方以立冬,谓黑帝之精。”《金丹清真元奥》:“太阳南明,太阴北黑。”但在表现上更具象化,“ 黑 ”、“紫”的浓重色调,给人以种秘而威压之感。“ 照”本用于光明(普照),这里用于晦暗(笼罩),更增添了上述感觉。在全诗写景中,首句提纲挈领。以下各句,虽说没有明显的逻辑联系,然而除“三尺木皮断文理”外,都是写天地间水文变幻所构成的种种不同奇观,而这正是严寒统治的世界的特点。这些景观次第是“冰封的黄河及河上的行车、钱大的霜花、浓厚的雾幔、浮冰充斥的海洋、冻结了的飞瀑等等,既真实,又揉合了诗人奇异的想象,从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冰雪世界,那里天是黑的、地是亮的,宛如一座神秘的水晶王国⋯⋯,你会感到寒冷,更会感到超出寒冷百倍的惊讶和愉快。此诗,像是李贺从他那古破锦囊中掏出些零金碎玉般的断句,随便凑合而成的。然而,一经组合,便天衣无缝了。
遣词设喻,于无理处得奇趣,是此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如果我们拘泥于常识,自然常识和语法常识,那么就会对《 北中寒》的诗句逐一加以“订正”:黄河冰合时,应是鱼龙潜底。说“ 鱼龙死”,岂有此理?《汉书》谓“ 胡貉之地,阴积之处,木皮三寸”。不是“三尺 ”。是“百石重车”,不是“强车”;是“上河冰”,不是“ 上河水 ”。迷露可说挥刀难破,不是“不入 ”。然而所有这些无论从事理上还是措辞上对常规的违逆,都包含着独创的匠心,都是出奇制胜。“鱼龙死”意味着河水全体冻结,注重表现异乎寻常的严寒,无理而有趣。“ 百石强车上河水”的“水”即是“冰 ”,但用“水”字则取得了一种令人惊异的效果。“抽刀断水水更流 ”虽更近乎常理,而“挥刀不入迷濛天”则别有神奇之感,可见那北国之雾特别的稠密。虹本有七彩,而“玉虹”的铸辞,更强调冻瀑的透明,而透明中亦能折射出不同的色光。给读者十分奇异的语感。
江楼曲
李 贺
楼前流水江陵道,
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
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
竿头酒旗换青苧。
萧骚浪白云差池,
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
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思,
小玉开展见山色。
这是一首闺怨诗,女主人公似为商人妇。唐代商业相当发达,特别是长江沿岸,由于水路畅通,从事长途贩运的男子很多,他们远离家园,往往旷日持久,年轻的妻子独守空房,本来就很难堪,加上江中风浪险恶,每当想起离去的丈夫可能遭遇不测,盼其平安归来的心情就更加迫切。这类特有的闺情在长江一带差不多是普遍的存在。李白的《 长干行》、刘采春的《啰唝曲、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牧的《南陵道中》等等,表达的都是商人之妇伤离忆远的情怀。
诗歌开篇即为点题笔墨:“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既是对“ 江楼”周遭景物的刻画,也是对登楼眺望者心情的描摹。楼临江而建,滔滔不绝的江水从楼前流过,它可是直通江陵的水道。为什么女主人公登楼眺望,就想到江陵呢?显然,她的丈夫是在那儿从商。自他离去以后,便日日忍受孤独的煎熬。岁月在悄悄流走 ,如今南风送暖,荷花盛开,已是春去夏来。凭栏而立,望眼欲穿,就是见不到丈夫的归帆,不免兴怀索寞,忧心如焚。
由于失望、哀伤,不禁嗔怪起来,从江陵到这里,顺流而下,不过一天的行程,又为何迟迟不挂帆归来呢?晓钗催鬓语南风 ”,构思新奇美妙,突出地表现了李贺的语言风格和创作个性。他不直接写女主人公如何满腹愁怨地自言自语,而是从梳洗打扮落墨,使“钗”、“ 鬓 ”、“ 南风 ”等等物事一一人格化,把主人公复杂的情态作纤毫毕露的折射和投影。其中的“催 ”字特别传神,透过它仿佛可以听见“ 钗”对“鬓”讲话时急切的语调。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注曰:“‘催鬓’,《 文苑英华》作‘摧鬓’,犹言掠鬓也。”若从此说,那么“鬓”也好,“钗”也好,就只剩下物性,了无人性。这句也就纯属赋笔,直陈其事,趣味索然。而用“催 ”字贯穿,则物性和人性兼备,钗能“催”,鬓能“语”,受“ 语”的南风自然能听。它们构成的画面尺管奇诡,却意向分明,读者可从中探测女主人公心潮的涌动。
期待、失望、怨怪、担忧,这种种心态都是从爱恋的土壤里萌生出来的。因为爱得深切,总是为对方想得多,想得细。女主人公的上述感情和思虑,是以“江楼 ”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 ,引发物有梅雨、酒旗 、波浪 、白云等依次映入眼帘的景色。鼍,俗名“猪婆龙”,即扬子鳄,传说欲雨则鸣,鸣声似鼓。沉闷的鼍鸣声从江边的河岔里传来,梅雨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酒店门前高挑着新换的青帘。江水上涨,波浪翻腾,天上的白云重重叠叠,竞相追逐⋯⋯这些表明已经进入夏天,进入梅雨季节。于是想到在外经商的丈夫,生怕他淋了雨,感受风寒,赶忙备好防水的“黄粉油衫”,准备给他捎去。这一举动看似平淡,却寄托着一片深情。
接着进一步渲染相思之苦;新槽滴酒,可供酣饮,本应为之欢欣鼓舞,此时的感觉却是“新槽酒声苦无力”,为什么会这样呢?王琦剖析得相当中肯:“新酒已熟,槽床滴注有声,然饮之不能消愁,反苦酒之无力 。”既然无心恋酒 ,便把注意力转向窗外的南湖:“南湖一顷菱花白 。”那里菱花盛开,连缀成白茫茫的一片。触目驰怀,又想起远方的亲人来,忙命侍女(唐诗文中多以小玉称侍女)推开屏风,希望看得更远更远,但映入眼帘的却是连绵不断的山色。视线被阻隔了,江陵杳不可见,心上的人儿杳不可见,千里之思伴随着无边的愁苦,如同这首深情绵邈的《江楼曲》,悠悠难尽。
诗共十二句,等分成三组。前四句笼括全篇,起着导引作用。但形象生动,抒情味极浓,可视作一首独立完整的小诗。这部分主要介绍环境背景和人物情状,容易出现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弊病。由于作者善于把赋、比、兴诸种手法交替运用,波澜迭起,逸趣横生,例如“ 鲤鱼风起芙蓉老”,用“鲤鱼风”代指南风,就觉鲜活。有形态可见。句末的“老”字寓意颇丰,一者感叹大好的春天过去了,心上人还不回来;二者想到红颜易老,像芙蓉那样,很快就要凋零,未免哀惋惆怅;另外,还透露出怨恨,怪心上人羁留外地,不早日归来。总之,用语准确,又具弹性,读者能够体味,却无法界定情意的范围。中间四句着重写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牵挂和系念,先纵后收,千般意绪,万种情怀,都绾结在一句“黄粉油衫寄郎主”上。后面四句写不尽的相思和不尽的愁苦,郁闷的心情和阔大的景象构成鲜明的对比,情与景相反相成,这种艺术的辩证法,非大手笔岂能掌握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
美人梳头歌
李 贺
西施晓梦绡帐寒,
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
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
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
玉钗落处无声腻。
纡手却盘老鸦色,
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
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欹不斜,
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
下阶自折樱桃花。
李贺以其秾丽的笔触写过一些堪称“ 艳诗 ”的诗,如《洛姝真珠 》、《恼公》、《夜饮朝眠曲 》、《河阳歌》、《花游曲 》、《石城晓》、《夜来乐 》等等。其中的一些主人公是倡家者流,浓艳之外,略带几分轻佻;另一些是贵妇或名门闺秀,虽然俊俏,但贪图享乐,贵族气相当浓郁 。这首诗属于后者 ,它咏歌的“美人”娇嗔慷懒,却颇有风韵,显得楚楚动人。诗人选择的题材不是美人整个白天或夜晚的生活状况,而是其中的一个片断——梳头。对于一般人来说梳头是件小事,不值得一提;而于美人,却是件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因为头发(包括发式)的美,乃是女性最富特征的方面,梳理头发,关系到能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美丽的姿色和迷人的风韵。李贺巧妙地选取美人梳头时的情状,以表现她的整体美。

[1] [2]  下一页


李贺诗鉴赏(1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