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李贺诗鉴赏(1)

李贺诗鉴赏(1)

浏览次数: 40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李贺诗鉴赏(1),

生平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 ,“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
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他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但由于仕进无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诗中常带有感伤、消沉的情调。他作诗态度严肃 ,冥索苦思,命意遣词,都力求深刻、独到。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 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诗人的想象是奇特的、与众不同的。例如音乐引动鱼鸟,前人也曾写过,《列子》一书说:“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这种描写还是一种常规的思维轨迹。然而,李贺却是写“老鱼”写“ 瘦蛟”,这样的艺术形象就十分奇异了。又如,诗中写到“ 教神妪”,如按一般思维程式,就会说李凭的技艺高超,是神女所传授的,这样的说法就已经是夸张了,这样的描写很多,不用例举。但李贺却说李凭教善弹箜篌的神女弹奏,这就不同寻常。再如,白居易写乐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这样描写思维轨迹是一般读者能把握的;但李贺却说乐声把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之处震破,引出一天秋雨 ,这样的写法就新颖了。此外,芙蓉哭泣、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李贺想象奇异,描绘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这首诗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这样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变幻多样,也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一种流动摇曳之美。
神异的美,奇特的美,流动摇曳之美,这就是李贺这首诗具有的艺术美感。
示弟
李 贺
别弟三年后,
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
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
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
抛掷任枭卢。
这是一曲人才被压制埋没的激愤之悲歌。从诗的内容看,应是李贺到长安应进士试不得第之后,返回家中所作。这是一首对仗工整巧妙的五言律诗。过去有人以为李贺只能写古体 、乐府诗而不善于作律诗,这是一种误解。这首诗无论是从结构、从对仗来说都是一首极好的律诗,很有杜甫入蜀后律诗的神韵。这首律诗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后四句是第二部分。
前四句是写“还家一日”,再简单点说是写“家”。李贺约是二十岁前后赴京应试的,这场考试引起轩然大波,《 前言》已述。李贺在考试之后没有马上返回家乡,而是“ 辞家三载”在长安“索米王门”(见李贺《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
开头两句似乎起得很平淡,只是简单地叙述了离家还家的时日。这两句单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好处,但联系下两句就可以看到它们的作用了。“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似乎也平常,但仔细咀嚼就不平常。醇香的名酒,使人陶醉;阔别三年的心爱的书籍,是那样令人神往。不但是芬芳香醇的醁醽散发出阵阵诱人的味道,散发着使人感到温暖的气息;连那浅黄色的衣书包裹着的书籍也散发出一种亲切温暖的芳香。和久别的弟弟、亲人们团聚又回到自己熟悉的书斋,那是多富有人情味的温暖的气氛啊!这是诗人“还家日”所感受到的生活的氛围。面对着自己那么熟悉的书籍,和心爱的弟弟、家人们一起饮着芬芳的美酒,这时诗人的心情该是多么愉快美好;特别是经历了三年人世间的种种情状之后,就更是这样了!那么,三年别弟的时间里,人世间给诗人带来什么呢?如果说前四句是写“还家一日”或者简单点说是写“家”的话,那么,后四句就是写“别弟三年”,是写“ 人世间”了。李贺告别家人到长安应进士举,是为了求得一官半职,以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索米王门”(《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但是也正像他自己所言:“ 阖扇未开逢瘈犬”大门没有打开而被疯犬唁唁而狂吠,只好“ 索米王门一事无 ”毫无所获而归。由于李贺举进士却被攻击不守家讳一事,李贺终于不能中进士第了。
并非李贺的才力不够,这是人才受到压抑的悲剧。后四句以非常激愤的语言,控诉了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扼杀。“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这是激愤的火焰在喷发,人世中,什么卑劣的事情没有啊!可安慰者,是我这把病骨还能在经熬前后活了下来。一个“犹能在 ”一个“底事无”,把诗人愤世疾俗的情绪抒发了出来。最后两句以赌博为喻指考场的不公。什么牛马枭卢何必再问它呢?这种赌博式的考场,胜负哪里有什么客观的标准?还不是凭考官随意抛掷,是枭则枭,是卢则卢。李贺忧伤愤激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这后一部分写“ 别弟三年 ”写“人间”,这三年,该何等痛苦的三年;这人间,该是何等冷酷污浊的人间 !这一部分写人世的冷酷和前一部分写家的温馨,成为一个鲜明的比较。艺术上相反相成,构成了情感深沉激越的意境。到这里,我们就能体悟到这首律诗结构上的巧妙和第一联的作用了 。第一联“ 三年 ”“一日”不仅对仗工整,点出了时间,它们正像一个门的两扇,打开来之后,下面就紧紧围绕着这“一日”和“三年”来展开描写了,所以说这里貌似平淡,而实则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工整、流畅自然,音韵和谐,对形成鲜明的意境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李贺也是工于律诗的能手,只不过他感情放纵,经常不愿受律诗格律的约束。
过华清宫
李 贺
春月夜啼鸦,
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
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
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
泉上有芹芽。
唐朝是在玄宗李隆基的手上发展到了它繁荣的顶峰然而又是在他的手上开始了唐帝国的衰落。这一切,华清——曾经是那么繁华的华清宫,是历史的见证人;这一切,都可以作证。正因为如此,中唐之后,多少文人墨客经这个地方,都忍不住要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历史感慨。一部《全唐诗》中,有多少以华清宫为题材的诗作啊!

[1] [2]  下一页


李贺诗鉴赏(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