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追寻人类起源
下列提示,供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之用。
第一,这类神话都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
第二,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像,这是非常有趣的。
第三,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例如,现实世界中,是母亲怀孕生育子女,孩子使母亲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女娲造人》不过是想像女娲用泥土造成孩子罢了,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母亲的形象,完全是人性化的,她的辛苦和快乐是让人共鸣的。
②讨论时教师应记录发言情况,对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应给以热情的鼓励。
③这个讨论可以接第一项活动进行,先讲故事,再来讨论,顺理成章。
4.关于人类起源新的说法
①指导学生搜集材料。
②安排交流活动。
方式可以多样,可以讲述,也可以打印材料张贴在墙报专栏里。打印材料,宜加标题,文字要简明扼要。
5.作文。
第一题
如“人类起源概说”,是说明性的,功夫主要在资料的筛选、梳理、组合,说明的文字要平实、简明、准确。
如“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是阐述性的,参加讨论集思广益之后,宜提炼出若干分论点,逐一分析举例论证。
如“‘神创论’可以休矣”是反驳性的,应该以科学为武器,以人类进化的事实为论据批判“神创论”的荒谬性。
第二题
搜集资料之后,不应照抄照搬,应该在弄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加以表述。
四、活动建议
1.教师要培养广泛的兴趣,不断扩大阅读面、知识面。
新语文教育是一门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大大拓宽了,它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适应此种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该走出传统语文的狭小天地,不但要精通语文,而且要努力培养广泛的兴趣,文学作品要读,各种门类的自然科学也要广泛涉猎。
2.五项活动宜归并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
──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
──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
──关于人类起源的新说法;
──“北京人”头盖骨下落的资料。
第二阶段口语交际
──讲述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讨论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
──交流人类起源之新说。
第三阶段写作
──填表;
──作文。
3.语文课程资源缺乏的学校,应该变通活动方式,努力实现活动目标。
这次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图书馆与网络,农村中学资源缺乏,图书资料不是应有尽有,网络尚未普及,展开活动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提前准备若干图书资料还是可以做到的,即使只有几本书,变通了方法,活动目标基本上还是可以达到的。
五、活动评价
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乃属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从正面加以引导。
2.评价不但要教师来评,而且要学生互评和自评。
3.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
4.重视评价搜集资料的过程,重视评价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占有多少材料,还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教师在检阅学生的文件袋之后,应该做出积极的评价,写出鼓励性的评语。
5.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但要反映学生口语交际水平,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既要评分,又要写评语。
6.写作档案评价,包括作文成绩和反映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进步情况这三方面的评语。
有关资料
一、研究神话的意义(袁珂)
至于说到为什么要研究神话,我想举出下面的几点理由,来作为说明。
首先,神话是人类社会童年时期的产物,一个大人固然不能再变成一个小孩子,可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烂漫毕竟也还是令人高兴的。从神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是怎样的:他们怎样设想世界的构成,怎样歌颂人民的英雄,怎样想望生活过得更美好,怎样赞美劳动和斗争……等等。研究神话,可以使我们更加懂得应该热爱生活和热爱人民。
其次,因为神话本身就是富于兴趣,它对于文学艺术有很大的影响,文学艺术靠了它才更加显得美丽而年青。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希腊古代精美绝伦的雕刻,就几乎全和神话有关。再如中国殷周时代的鼎彝,多用饕餮、夔、夔龙、夔凤、蛟、螭……等奇禽异兽的铸像作为装饰,就很富于神话意味;大诗人屈原著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也都取材于神话,藉此以抒写其对当时楚国昏庸腐败的政治的悲愤。他如埃及壁画,印度史诗,都具有神话的因素:这都说明神话对文学艺术是起着丰美的作用的,研究神话,可以使我们对古代优美的文学艺术遗产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其次,神话虽然不是历史,但却可能是历史的影子,“是历史上突出的片段的纪录”(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把神话中的人物都当作是一个个实有的古先帝王看,固然是荒谬绝伦,可是一概抹杀神话事迹所暗示的历史内容,也不妥当。例如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当暗示蒙古高原系人种和南太平洋系人种在中原的接触;昆仑山和西王母的故事,当暗示“诸夏”之族和“诸羌”之族的文化交流(同上书)。所以我们研究神话,也能从神话的暗示中寻出历史的真相。
末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神话又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国的神话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国民族的特性。中国的神话,自然也在好些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性。从我国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的片段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所记述的事迹看,我们的民族,无用自愧地说,诚然是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神话里祖先们伟大的立人立己的精神,实在是值得作为后代子孙的我们很好地去学习,去发扬的。研究神话,就能了解民族性的根源,这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当然也还是有帮助的。
(摘自《中国神话·导言》,中华书局1981年版)
二、从古猿到人的过渡
古人类学家认为在距今七八百万年以前,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开始向不同的方向进化,这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纪新生代的第三纪是指距今七千万年到二三百万年前的地质年代。②新生代的第四纪是指距今
二三百万年前之后的地质年代。,世界范围的造山运动很活跃,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在东非还出现了长达8 000公里的断裂谷。由于这样大规模的地壳运动,致使世界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②,气候变化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冰川期。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原先一些连绵不断的森林逐渐变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断扩大,最终被稀树草原所取代。这时,生活在这里的一些古猿逐渐由树栖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最终进化成人类;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则进化成了类人猿。
人类的祖先来到空旷的地面上生活后,逐渐能够使用树枝和石块等来防御猛兽,或挖掘根茎等来食用。在这个过程中,古猿逐步由四肢行走转变为两足直立行走。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人类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从弓状变为S形等。此外,两足直立行走还使人类祖先的前肢从用来行走和支持身体中解放出来,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和增大创造了条件。两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义,使人类学家把是否具备这一条件作为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七年级上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追寻人类起源
- ›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课后读一读字词
-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记忆歌诀
- › 初中文言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诗五首》全解
- › 初中文言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诗五首》全解
- › 人教版七年级上英语阅读练习
- ›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后字词复习
- › 2017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二)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音标
- › 语文基础知识之七年级上册通假字
-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
-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 › 七年级上教参:《世说新语》两则
- › 七年级上教参:古代诗歌五首
- › 七年级上教参: 化石吟
- › 七年级上教参: 看云识天气
- › 七年级上教参:绿色蝈蝈
tag: 口语交际 七年级上同步辅导,七年级上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七年级上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第三本存折
- ·苏教版七上《明月几时有》赏析
- ·苏教版七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七年级上教参:《世说新语》两则
- ·七年级上教参:古代诗歌五首
- ·七年级上教参: 化石吟
- ·七年级上教参: 看云识天气
- ·七年级上教参:绿色蝈蝈
- ·七年级上教参:月亮上的足迹
- ·七年级上教参:山市
- ·七年级上教参:风筝
- ·七年级上教参:羚羊木雕
- ·《风筝》教学参考:《风筝》思想内容面
- ·七年级上教参:诗两首(金色花、纸船寄
- ·七年级上教参:济南的冬天
- ·七年级上教参:皇帝的新装
- ·七年级上教参:郭沫若诗两首(上的街市
- ·七年级上教参:女娲造人
- ·七年级上教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 ·七年级上教参:寓言四则
- ·七年级上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
- ·七年级上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
- ·七年级上教参:散步
- ·七年级上教参:童趣
- ·《在山的那边》教学参考:王家新批判:
- ·《在山的那边》教学参考:在一部电影结
- ·《在山的那边》教学参考:《在山的那边
- ·《在山的那边》教学参考:山那边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