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教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演说一开始,雨果就用“巨星陨落”来评价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并高度概括了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贡献。“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这句话蕴涵着丰富的意义。首先,“一个世纪”指他所处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法国18世纪,这是“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摇篮”“灵柩”“深渊”“曙光”这些词语极其生动地概括了法国18世纪的历史特点。其次,见证了这个伟大时代的伏尔泰,他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是遭受激烈的毁誉:“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所受的极端毁誉,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启蒙”的西文原意,就是带来光明)。雨果对伏尔泰的这些精彩评价,马上激起了听众的共鸣,赢得赞同的掌声。
随后,演说的基调暂趋平稳,雨果开始带领人们具体地回顾历史。他从“大革命前,社会的建筑是这样的”说起,概要分析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三级等级制度)以及宗教的残忍、司法的不公、人民的愚昧和凄惨。正是面对这股巨大的丑恶力量的联合,伏尔泰“独自一人”开始了战斗。而他应战的武器,就是那支如椽巨笔(“笔”寓示伏尔泰的历史贡献主要在其思想方面)。雨果用了一连串的排比,歌颂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这里的每一句评价,都富有耐人寻味的含义,“思想”“正义”“反压迫”等词,都蕴涵着启蒙运动的精神实质,即“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伏尔泰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著作和思想,还包括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他为西尔旺和蒙巴伊而斗争,如同他为卡拉斯和拉巴尔斗争;他承受了一切威胁,一切侮辱,一切迫害,污蔑,流亡。”正是思想启蒙与现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
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演说的后半部分,雨果又专门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这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忧伤,也许来自一代精神巨人缺少知音的孤独,来自对改造社会与人心之艰难的体悟;但“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济世情怀,终究使他把一生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于是,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从而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演说的最后,雨果从伏尔泰的时代回到了他所在的19世纪。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把“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的种子播撒到了世人的心田,所以从伏尔泰开始,“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作为公民,“恪尽职守”,就是要维护法律的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做为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力”,就是捍卫自由,追求真理。这些伟大的精神,是由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带来的,怎不让后人对之肃然起敬并且继续讨教?雨果的时代,“野蛮还在”,“刀剑猖狂”,人类还在流血,还有君主独裁,还有不息的战争,还有被压迫者的痛苦和呻吟。于是,作为法国19世纪精神领袖的雨果,像他的前辈伏尔泰一样,再一次向世人大声疾呼“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最后,仍然用富有激情的生动语言呼告:“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表现出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但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了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一句;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卓越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精彩语句,俯拾皆是,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
二、问题研究
1.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雨果在盛赞伏尔泰的历史功绩时,说“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那么,伏尔泰究竟要教化人类的什么良知?演讲的最后部分,雨果又说,从伏尔泰开始,“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联系全文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所说的“良知”与“思想”,就是“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是认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的关键。在启蒙运动以前,西方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阴影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虽然对其有所冲击,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摧毁神权与王权的强大统治,“人的尊严”还未能真正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他才在演说最后大声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2.怎样欣赏本文的诗化语言?
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语言也不例外,在本文激情洋溢的语言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而其语言本身,则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例如,“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伏尔泰的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对于这些语言,应联系思想背景来品味,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美感和激情。
练习说明
一、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们背诵下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激发感情共鸣;背诵精彩段落,增加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教师可以先对“浪漫主义”做些解释。
二、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做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三、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九年级上教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 ›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资料:窃书记(鄂教版九年级选修)
- ›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资料之三:求知善读、常人•名人...
- ›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资料之四:香菱学诗、我的阅读我做主(鄂...
-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记忆歌诀
-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资料之二:论读书(鄂教版九年级选修)
- ›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默写竞赛试题
-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 › 九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 › 九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 › 九年级上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 › 九年级上教参:香菱学诗
- › 九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 › 九年级上教参:范进中举
- ›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tag: 伏尔泰 九年级上同步辅导,九年级上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九年级上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也说杨修之死
- ·从“杨修之死”谈青少年人格教育
- ·关于《智取生辰纲》
- ·智取生辰纲
- ·失去了民心,便失去了胜算——读《智取
- ·奇思妙想 防不胜防——谈〈智取生辰纲
- ·七百年前的一场抢劫诈骗案——《智取生
- ·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 ·“不求甚解”好读书
- ·“含读” 出意味——由《范进中举》说
-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
- ·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 ·“强作解人”与“不求甚解”
- ·“好读书,不求甚解”
- ·弗兰西斯·培根谈读书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参考资料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教学建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对话表演
- ·析《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形象
- ·两首悼亡词的比较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 ·生死隔绝情悠悠——苏轼《江城子》赏析
- ·至情至性、噬心镂骨的生命体验 ——重
- ·浪漫梦境,豪壮情怀——李清照《渔家傲
- ·语文版《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超然洒脱游于物外——读苏轼《望江南》
- ·《望江南》题解
- ·《范进中举》分层教学建议
- ·李清照《武陵春》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