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同步辅导九年级上同步辅导九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九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浏览次数: 87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九年级上同步辅导
标签:九年级上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http://www.350xue.com 九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一、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教师准备

1.本次活动若想开展得深入、成功,须做较长时间的准备。比如录制雨声,要在各个季节、各个地方去“采风”,这不是几天可以完成的;搜集关于雨的知识和文学作品,也难以在短期内做得系统、丰富。因此,教师最好在学期一开始就把这项活动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留意、多方搜集。

2.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器材,应尽可能地准备和使用。

3.在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准备时,及时进行指点和帮助。

4.干旱少雨的地方,可以把活动的重点放在阅读文字材料和欣赏文学作品方面,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来补偿直接体验的不足。

三、活动指导与建议

1.活动准备

课前,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准备(以自愿分组为原则)。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让学生在不同时空谛听雨的声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各个角落去采集雨声,用录音机录下来(有条件的还可以用摄像机),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并描述给全班同学。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也可以有所扩展,如不同地区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雨的各种奇特现象及成因等。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让学生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还可以进行专题性的作品搜集,如写雨的古诗词集锦,小说、戏剧中的雨;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

也可以自主开展如下活动:

第四组:欣赏、评论关于雨的歌曲──尤其是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搜集相关作品,分析它们是怎样写雨、唱雨的;

第五组:举办雨景摄影展、绘画展。可以诗画相配,增添情致。

以上各组进行活动准备时,老师可以相机指导,以便把握住整个活动的方向和质量。

2.课堂活动(主要练习口语表达)

三个小组依次或穿插进行活动展示。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听众说一说雨声唤起了怎样的心绪和感受。然后,由录制雨声的同学描述真实情境。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可以用知识竞赛或有奖竞猜的形式开展活动。还可以从“正大综艺”等媒体中借鉴活泼多样的活动方式。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进行配乐朗诵,请听众在听完后谈谈感受,以及对朗诵本身的评价。所有朗诵结束后,再对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品评、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课堂活动时,应该注意:(1)一定要唤起听众的积极参与和感情共鸣。我们应想尽一切方法,激发所有学生参与和表现的热情。(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每一个学生都在全班面前汇报,也应该保证在组内有口语表达的机会。)(2)当学生在台上讲述或朗诵时,要强化他们跟台下学生的交流意识,不能自顾自地表演或“完成任务”。简单地说,最起码要让听众听清楚、听明白所讲的内容,要注意音量、语速、表达的清晰和生动。(3)如果有的学校和学生查找资料困难,教师的主导性也可以强一些:由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然后讨论。

3.作文练习

课本上建议的是写一篇抒情文章。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应引导他们把握好“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学生有兴趣写诗歌、童话、剧本、文学评论等,都应该积极鼓励,只要写真实感受即可。有的学生暂时缺少感受,不应强迫他们无病呻吟。

四、活动评价

1.本次活动的评价内容有:

(1)课堂活动时的口语表达能力;

(2)作文水平;

(3)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时,合作精神的体现程度。

2.评价的方法:

(1)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于前两项内容,可以制定详细的评分表,予以量化;后两项内容可以以写评语的形式进行评价。

(2)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可以让小组给每一个成员写段评语;自己也写一写个人评语。这些评语都可以放入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袋里。

(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应帮助学生树立起“过程重于结果”的意识,评价时,不仅关注最后的能力水平和表现,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五、有关资料

(一)关于“雨”的诗文

1.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雨景(朱湘)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

3.雨(郁达夫)

周作人先生名其书斋曰“苦雨”,恰正与东坡的“喜雨亭”名相反。其实,北方的雨,却都可喜,因其难得之故。像今年那么的水灾,也并不是雨多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责备治河的人,不事先预防,只晓得糊涂搪塞,虚糜国帑,一旦有事,就互相推诿,但救目前。人生万事,总得有个变换,方觉有趣;生之于死,喜之于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时,又何尝不然?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绝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做《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

(二)关于“雨”的知识

1.天天下雨的地方

大气中经常含有水汽,那是由海洋、河湖、土壤和植物等的水分蒸发而来的。当水汽到达饱和点时,空气变冷,在不同温度的影响下,会凝结成云、雾、雨、雪和雹等。

[1] [2]  下一页


九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口语交际   九年级上同步辅导,九年级上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九年级上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