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戴望舒的墓穴就是他的诗

戴望舒的墓穴就是他的诗

浏览次数: 178次| 发布日期:04-06 02:14:49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戴望舒的墓穴就是他的诗,

  提起戴望舒,无人不会想起那个“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在中国诗坛的成就,远非“雨巷诗人”这个美名所能锁定,他曾用笔,确切讲是用心,感动过多少个孤独的灵魂?——编者

文/北塔

1949年1月戴望舒与夫人杨静及子女在离港前合影


谒望舒

我喜欢到墓地去徜徉、徘徊,我觉得,墓地是激发想象、加强沉思的最好的场所之一。

1994年秋天,我初来北京不久,一天,跟专攻欧洲历史的刘林海先生一同骑车前往香山,半路上,我意外地看到万安公墓,便走了进去。中国人或许由于怕死,或太不在意死,所以至今没有开发出欧美那样的公墓旅游,但公墓的人倒也不管我们,任由我们在密密麻麻的墓碑间走走停停,看看想想。墓地没有目的,不需要有,也不可能有。我们正在乱走,望舒的墓碑赫然出现在眼前。

1950年3月8日,望舒被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万安公墓。碑文是当时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写的,只有“诗人戴望舒之墓”七个字。

万安公墓是北京最清净的墓地,朱自清、穆旦、王力等大批知识分子都在那儿静静地享受着安宁。“文革”期间,望舒被判定为资产阶级诗人,一批红卫兵千里迢迢由四川赶来,破坏了他的墓地。1980年才由中国作家协会拨款修复,茅盾先生重新写了碑文。

我默念着望舒当年在香港日军的死牢里写就的感人至深的诗句:

  我守望着你们的脚步

    在熟稔的贫困和死亡间

  当你们再来,带着幸福

  会在泥土中看见我张大的眼。

  我的目光仿佛穿过石头和泥土,看见了望舒那张大的眼睛。我这隔世隔代的朝拜是否算得给他带来了安慰和幸福?



我在江南小镇的雨巷里念诵《雨巷》

我接触戴望舒,与大多数人一样,也是通过他那首名作《雨巷》。

我的老家是江苏最南端、与浙江比邻的一个古老的小镇,到处是又窄又长的巷子,巷子里几乎一律是歪七竖八的石板路。不管是细雨蒙蒙的春天,还是yin雨绵绵的秋天,我曾无数次走过那些像载满了愁怨的蚱蜢舟的小巷,太熟悉、太同情《雨巷》散发的情调。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果说那时我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么是《雨巷》帮我认识了什么是青春莫名的忧伤。我正是从那时开始学着写诗,写出了很具有《雨巷》风格的一首首幼稚而真挚的少作。

写于1927年的《雨巷》可以说是“是戴望舒探索新格律诗的顶峰之作”(陈丙莹语)。

叶圣陶在《小说月报》编发这首诗时,盛赞望舒“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比望舒稍早一点的著名诗人朱湘在给望舒的一封信中说:“《雨巷》在音节上完美无缺”,还说这首诗“比起唐人的长短句来,实在毫无逊色。”望舒的挚友、同是杭州人的著名翻译家冯亦代说得更感性、更具体:“我心里永远保持着《雨巷》中的诗句给我的遐想。当年在家乡时,每逢雨天,在深巷里行着,雨水滴在撑着的伞上,滴答滴答,我便想起了《雨巷》里的韵节。”

由于叶圣陶的极力举荐,《雨巷》使戴望舒一夜成名,从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半年前,在《戴望舒传》完稿前夕,我跟一个朋友商量书名,我提出“雨巷诗人”,他立即表示赞同。他不是搞诗歌的,可见“雨巷诗人”之名影响是多么深远。

卞之琳先生认为,戴望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可列入前三名

1993年隆冬,我作为一名诗学研究生,由重庆来北京访学,前往干面胡同,去拜望老诗人卞之琳先生。记得他跟我说,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排前三名的诗人之一。

望舒的诗歌代表作,卞老特别看重的还不是《雨巷》,而是《狱中题壁》、《等待》、《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脍炙人口的现代经典。从少年时代起,他就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

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领。次年5月,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不在日本人手下当“良民”,望舒挈妇将孺跟叶灵凤夫妇一起乘船前往香港,开始了漫长而苦难的流亡生涯。8月1日,他开始主持当时刚刚创刊的《星岛日报》的文艺副刊《星座》。在他的努力下,《星座》很快成为香港进步文学的中心。

1942年春,由于频繁的抗日活动,望舒终于被日军逮捕并被投入监狱。4月27日,在监狱中写就荡气回肠的诗作《狱中题壁》。

在潮湿、阴暗、寂寞而烦闷的地牢里,望舒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他的情绪开始变得有点反复无常,要么不发作,一发作,就显得不可收拾;这给他的婚姻关系带来了阴影,使他在不久后经历了两度离婚的惨痛。本来就有一点的哮喘病急剧恶化,这导致他没过几年就英年早逝了。1949年3月11日,望舒怀着“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的意愿,毅然带着两个女儿,跟卞之琳一起,冒充押货员,乘船北上。他死在刚刚解放的生机勃勃的北京。

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望舒逝世的消息和胡乔木亲自赶写的《悼望舒》一文,说:“我为中国丧失了一个决定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而悲悼。”

我不知道徐迟朗诵的是哪一首。但我希望有这几行:“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
还想去万安公墓看看望舒

一个诗人最好的墓穴就是他的诗歌。望舒逝世后不久,在胡乔木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和出版社从施蛰存手里把一些手稿都收集起来,陆续出版了望舒的一些遗著。如195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戴望舒诗选》。艾青在序言中说:“望舒是一个具有丰富才能的诗人”,“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语言的魅力。”

斗转星移四分之一个世纪后,即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才又出版了《戴望舒诗集》。在序言中,卞之琳说:“戴望舒的这种艺术独创性的成熟,却也表明了他上接我国根深蒂固的诗词传统这种功夫的完善,外应(迎或拒)世界诗艺潮流变化这种敏感性的深化。”
看来,望舒为自己营构的诗歌之墓是牢固的,他完全可以安息。而他的诗歌依然活生生地在感动着我们。

我一直想写一首类似于英国格雷的《乡村墓园》和法国瓦雷里《海滨墓园》那样的诗,最近这愿望越来越强烈。今年秋天,我将再次去万安公墓寻找灵感、锻造思想。望舒,到时我一定去看你,带着我刚刚写就的关于你的传记。

戴望舒(1905——1950)的墓穴就是他的诗

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具代表性的诗有:《雨巷》《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戴望舒的墓穴就是他的诗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戴望舒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