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

浏览次数: 88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
10. 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零,实际上是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B.“无限江山”和作者另一首词的词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所指是一样的,都是指 南唐山川。
 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 醒,才知道自己的客人身份。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句感叹自己大好时光已去,       
       昔荣今衰简直相隔天地之遥。
11.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从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和悲愁交织    
       在一起。下阕重在抒发亡国之痛。
       B.词中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 醒来无限辛酸的亡国之君形象。全  
             词都运用描写手法,把人物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    
          亦难”化用而来的。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   
           为引用。
      D.诗中运用白描、对照、比喻等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五.阅读姜夔《永遇乐》一词,完成12-14题:
永     遇     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鬲迷楼①,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③,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④,至今在否?
     注:①鬲同隔;迷楼在扬州,与京口北固亭隔江相望,是隋炀帝巡幸江都时所建。②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相传三国时刘备与孙权在其上共商破曹大计。③用典: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驻守京口时曾有“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的豪言。④用典: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北伐时眼见早年手植之柳已长大,不禁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12. 对该词有关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次韵:用原诗词的韵作诗词。         ②使:假使。
③江皋:江边高地。                             ④中原:指北方沦陷区。
⑤神京:指当时南宋都城临安。          ⑥金鼓:借代南宋军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⑤⑥
13. 对该词词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与辛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含义相同,均寓有英雄难觅,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感慨。
     B.“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一句是赞颂辛弃疾文武风流,豪气四益,且麾下兵精将猛已作好了北伐准备。
     C.“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是把辛弃疾比作诸葛亮,认为北伐中原,唯辛弃疾可担大任。
     D.“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此句是感叹年华易逝,功业无成,北伐难以指望。与辛词相比略显消极。
14. 对该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韵相同,都是  
          “处”“住”“去”“虎”“顾”“路”“鼓”“否”等字押韵。
      B.该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均用典较多,且均          
            表达出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C.该词着力塑造 了一个作者所崇敬的当代英雄—辛弃疾的形象,并在    
            这一英雄豪杰的形象里寄寓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己即盼望北伐成 
            功国家统一。
       D.该词是刻意学辛词的作品,但颇有变化。既摆脱了宛约派之低沉绮 
             丽,亦无豪放派之悲壮雄奇,独显空灵悠远隽雅之致 。
【创新试题】
一. 读下列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段话,回答15-16题: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为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自能得之耳。……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15. 试以上述之“境界”说,分析下列柳永抒写对京都故人怀念之情的《诉衷肠近》一词,是否有境界?是何种境界?
                                         诉   衷    肠    近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你结合上述例句,再引用1-2句古诗词,说一说你是喜欢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要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扬州  宋词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