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浏览次数: 66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嘉靖間,繼承南宋以來推尊韓柳歐曾王蘇古文的既成傳統,作為前後七子的反對派而出現的,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等,因為他們更自覺地提倡唐宋古文,所以被稱為“唐宋派”。
  王慎中(1509—1559),字思道,福建晉江人。他早年也受“前七子”的影響,標榜秦漢,“徒知掇摭割裂以為多聞,模效依仿以為近古”(《遵岩集·再上顧未齋》)。二十八歲以後,始悟高談秦漢、鄙薄唐宋的非是,認為“學問文章如宋諸名公,皆已原本六經,軼絕兩漢”(《與汪直齋書》);“學六經史漢最得旨趣根源者,莫如韓歐曾蘇諸名家”(《寄道原弟書九》)。這就和李王等盲目尊古、不讀唐以後書的偏頗狹隘的論調不同。他似乎看到秦漢文和唐宋文之間的繼承發展關係。在唐宋文中,他特別推尊曾鞏,認為曾文“信乎能道其中之所欲言,而不醇不該之蔽亦已少矣”(《曾南豐文粹序》)。他要求文章能“道其中之所欲言”即表達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情,這就和以抄襲類比為能的擬古主義者有根本的區別。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武進人,和王慎中齊名,理論上受王的影響,但說得更明快、深入。他在《答茅鹿門知縣書二》中,提出了“文字工拙在心源之說”:
  ……只就文章家論之,雖其繩墨佈置奇正轉折,自有專門師法,至於中一段精神命脈骨髓,則非洗滌心源,獨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不足以與此。今有兩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謂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嘗操紙筆呻吟學為文章,但直據胸臆,信手寫來,如寫家書,雖或疏鹵,然絕無煙火酸餡習氣,便是宇宙一樣絕好文字;其一人猶然塵中人也,雖其專專學為文章,其於所謂繩墨佈置則儘是矣,然番來複去不過是這幾句婆子舌頭語,索其所謂真精神與千古不可磨滅之見,絕無有也,則文雖工而不免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
  這裏他要求文章家要有獨特的思想見解,不要落入俗套。這和李、何等的擬古主義是不相容的。他所說的“洗滌心源”或“心地超然”等等,意味著擺脫束縛,力求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他在《與洪方洲書》中又說:“近來覺得詩文一事,只是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使後人讀之,如真見其面目,瑜瑕俱不容掩,所謂本色。此為上乘文字。”對於古文遺產,唐順之也和王慎中一樣,既推尊三代兩漢文的傳統地位,也承認唐宋文的繼承發展。他的《文編》,除左傳、國語、史記等古文外,也選了韓柳歐陽三蘇曾王等大量的古文,比之南宋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只從左傳、國語等選至韓柳要合理得多。這可能是受元末明初朱右“嘗選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為八先生文集”的影響,進一步確定了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歷史地位。他的“古文”如上文所引,確是直據胸臆,信手寫來,間用口語,自然生動。茅坤(1512—1601),字順甫,別號鹿門,歸安人,“最心折唐順之”。並進一步肯定唐宋文。他以為一切傳統名文和八家文所以動人,“蓋各得其物之情而肆於心故也,而固非區區字句之激射者”。他認為一切自然、人事,“彼皆各有其至,而非借耳傭目所可紊亂增葺於其間者,學者苟各得其至,合之于大道,而迎之於中,出而肆焉,則物無逆於其心,心無不解於其物”,心物完全相印,才能寫出動人的文章。他強調文章家要體察物情,莫逆於心,而不只是簡單地求之於“心源”,比唐順之的說法要具體、全面。他通過《八大家文鈔》的選評,更明確地表現了他對唐宋八家文的肯定和提倡。“其書盛行海內,鄉里小兒無不知有茅鹿門者”(《明史·茅坤傳》)。茅坤反對李、何等的擬古主義,也比王慎中和唐順之更自覺。在《八大家文鈔總敘》裏,可以看到他是把評選八家文作為反對擬古主義 文風的一種手段來看待的。
  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歸有光(1506—1571)更著名。有光字熙甫,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中舉,後來“八上春官不第,徒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常數百人,稱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成進士,為長興知縣。王世貞當時聲勢很大,他“力相排抵,目為庸妄巨子”。他說:“文章至於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數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直以比蜉撼之,可悲也。無乃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以倡導之歟”(《項思堯文集序》)!又說:“今世以琢句為工,自謂欲追秦漢,然不過剽竊齊梁之餘,而海內宗之,翕然成風,可謂悼歎耳”(《與沈敬甫書》)。他諷刺擬古主義者“頗好剪紙染采之花,遂不知複有樹上天生花也”。認為文章要“如上甑饅頭,一時要發,乃佳”。他的古文“自謂可肩隨歐曾,臨川(王安石)則不難抗行”。時人亦謂為“今之歐陽修也”。這些論贊顯然並不恰當。但是不可否認,他的古文有自己的特點,也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把生活瑣事引到“載道”的“古文”中來,使古文更密切地和生活聯繫,因而也寫出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他善於即事抒情,紆徐平淡,親切動人,所謂“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表”(王錫爵《歸公墓誌銘》)。或如王世貞晚年所稱讚,“不事雕飾而自有風味”(《歸太仆贊序》)。他的著名作品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項脊軒志》等都表現這樣的特點。茲舉後一例如下: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盾,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餘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吾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甯,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複葺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作者借“百年老屋”的幾經興廢,回憶親切的家庭瑣事、瑣談,表達了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懷念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厚感情,隨事曲折,自然動人。這是歸有光古文的一篇傑作,也是唐宋古文傳統的一個發展。歸有光大部分古文的根本缺點,恰如方苞所批評,言之無物,缺乏深廣的現實內容。許多應酬之作,枯槁乏味。其文短小簡潔,而過於拘謹局縮,所受八股文的影響較深。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