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浏览次数: 57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综上所述,可得结



www.350xue.com
论如下:在渊明深层心理中,存在着二重人格。一是理想人格,一是现实人格。理想人格主要源于家族血统积淀和东晋士人矫前代士风之失而形成的人格理想,其内涵是以任怀得意、傲然称情统一仕隐矛盾,追求入世功业与世外超逸相结合,解决儒与道、名教与自然之矛盾。在这一点上,渊明与时代并无二致,他并无超出同时代人之处,其平生失志乃指此一层面人格失落而言。渊明与同时代士人迥然不同之处表现于另一层面人格,即现实人格上。现实人格首要因素是他的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倾向,这一倾向源于陶氏家族没落及渊明一支于陶家中卑微地位所引起的诗人心志失落与不平,因体质赢弱一生疾患所形成的自我关注和自受及因此所引发的与现实环境不可调和之矛盾。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倾向决定了渊明一生无论出仕与归隐,都摆脱不了人生孤独的困境。然而,也正是现实中的孤独失志使渊明从历史中寻找一个守节固穷的群体归宿,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这又与渊明现实人格中另一因素,即对优越感的执著及与之相关的人生诗意化个性倾向相联系。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人生优越感的执著与个体自卑情结有关,即自卑情结乃追求人生优越感之前提和基本动力。在渊明一生中,有三个因素导致他形成自卑情结:一是家族双重式微;二是曾祖陶侃不可逾越的偶像地位对作为陶家子弟的渊明的影响;三是自身体质羸疾。自卑情结的形成使渊明一生始终贯穿着自我拯救、不断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便化作在人生优越感驱动下的自我理想化和生活诗意化。这一倾向又与其人格理想相结合,于是,我们今天才能读到一位于困境中“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于贫病交加中“融然远寄”的诗人和他的乱世中优美如画的田园诗及末世中的桃花源。
     注:
    (1)参见《资冶通鉴》九十五。
    (2)见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
    (3)《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4)(23)《有会而作》。
    (5)(9)(11)《与子俨等疏》。
    (6)(7)(8)(21)《命子》。
    (10)(13)《饮酒二十首》其九。
    (12)《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14)《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15)(16)见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  (17)《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18)《与殷晋安别》。
    (19)《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  (20)《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  (24)《祭从弟敬远文》。
    (25)《杂诗十二首》其五。
  (26)《拟古九首》其八。
    (27)《答庞参军》。
  (28)《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一。
    (29)《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
  (30)有人认为渊明田园诗中也写农村破败景象,如《归园田居》其四等。但陶此类诗本意,并非反映民生疾苦之现实,而是表达人生无常之感慨,从而追求一种“暂得于己”、“欣于所遇”的人生境界。参见《归园田居》五首。

(蔡阿聪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  漳州   363000) 



上一页  [1] [2] [3] 


论陶渊明的二重人格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陶渊明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