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浏览次数: 17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27.根据作者的观点,艺术欣赏实际是一个                    的过程?
28.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的“形式”实际上指                。
29.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三项是(   )(   )(   )
A.一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都很重视欣赏“再创造”的要求和作用。
B.绘画是给人看的,可是它有时也能给欣赏者以听觉的享受。
C.“使他成为无形地在作品中活动的人物”指的是欣赏者一定要化成作品中的对象,才谈得上进行艺术欣赏。
D.作者善于用拟人的手法和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感染力。
E.好的素材和好的艺术技巧一样,不一定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关键。
F.画家的画面上留下一角空白,往往比不留空白更具艺术魅力。
G.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问题。
(三)30.阅读下面这则寓言,请以“生命的高度”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一只母老鼠掉进了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它自然不会放过这飞来的口福,但饿慌了的它仍是十分警惕的。先用舌头舔一舔表层的米粒,几个时辰后,发现自己依然口不干舌不燥头不疼,然后一通饱吃,吃完倒头便睡。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以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现在的高度是难以企及了,此刻,它已肥得没有弹跳力了。结果不是成为主人的棒下鬼就是饿死在缸中。
参考答案

1、B(A项中“栖”应读qī,“锲”应读qiè,其余均读qì;C项中“悛”应读quān,其余均读jùn;D项中“累赘”的“累”应读léi,其余均读lěi)  2、B(A:驰—弛;C:忧—尤;明—鸣)  3、A(B:“至少”与“以上”重复;C:“并非是”改为“并非”即可,因为“非”就含有“不是”的意思;D:“向”改为“和”或“跟”即可)  4、C(“精深”意为精密深奥,强调精密,“精辟”意为深刻、透彻,强调透彻;“洞察”意为观察得很清楚,“洞悉”意为很清楚地知道,有获知意;“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演变”是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轨迹”主要讲轨道、人生经历或事物发展的道路,“进程”主要讲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  5、B(A:“相见恨晚”和“重读”矛盾;C:“大快人心”多指坏人受到惩罚;D:“振振有词”为贬义词)  6、A(B项不能说人生是诗的写照,应改为诗是人生的写照;C项表义不明;D项属逻辑错误,筝包含古筝)  7、D(从内容上可排除A、C,从语言形式上排除B)  8、独创性是指中国舞台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进生”。优越性是指可使表演更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  9、因为戏曲演员主要通过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可以使观众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  10、“真境逼”是指经过艺术加工提炼而得到的艺术的真实;“所谓逼真”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炼的生活的真实。  11、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的方法是虚实相生。  12、“之”指代“燕乐”(或:俗乐);“其”指代“词”(或:宋词)  13、“境”指反映社会生活。“言”指表现感情世界。
14、①娱悦听众(或:向俚俗靠拢);②供文人欣赏。  15、①按照俗乐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或:倚声填词);②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或:句法参差错落,有多种词牌可供选择);③语言通俗化,一定程度的口语化;④长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从词的音乐性、表现形式、语言特点、表现内容四个方面概括)  16、A、D   17、前事:周作人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后事:曾任伪职,当过汉奸,出卖过灵魂。  18、①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②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他对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深刻的批判。③我们改造国民劣根性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阿Q精神依然存在。  19、要点:肯定他为新文化运动作过有益的事,他的书可读,但是不应评价过高;曾任伪职,当过汉奸,出卖过灵魂,则不可原谅。  20、A、D  21、①人们对哲学不敬;②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22、生活即思想;把握人生的时机乃是人生的最大诀窍(或:在生活中应善于把握时机);生活中游刃有余,人生才能真正逍遥快乐。  23、①哲学不等于诡辩。②智慧不等于知识  24、①“:”与“即”重复,删掉“即”;②“静者形成端庄稳实、结体含蓄的风格”删掉“形成”和“的风格”;③删掉“属动者”和“属静者”
25、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想兼济天下,但又容易消极遁世。  26、诱导物、生活经验、想象力。  27、再创造的过程。  28、表演或演出  29、A、C、D  30、略



上一页  [1] [2] [3] [4] [5]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中语文  检测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