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比较分析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比较分析

浏览次数: 96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作文教学
标签:作文学习,作文指导,http://www.350xue.com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比较分析,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比较分析

蒋念祖

  [训练讲话]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从日常生活中作出的判断,到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都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所以俄国著名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把比较能力看作是人的最宝贵的智力宝藏。
  有各种类型的比较,从思维材料的性质看,可以分作具体事物、事件的比较和概念、判断的比较;从结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具体内容上看,可以分为现象、本质、数量、结构、功能、过程、原因、结果等方面的比较。但是从根本性质上看,则可以分为四类。比较的双方可能存在如下四种情况:第一,本质、现象均不相同,比如骄傲和谦虚这两种品质,这种比较可称之为对比。第二,本质、现象均有相同(严格说来是相似)之处,比如鲁迅先生在《文学和出汗》中提到的“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历史论和梁实秋所宣扬的文学论“流传的便是好文学,不流传的便是坏文学”,这种比较可称之为类比。以上两种只能说属于广义的比较。第三,现象相同,本质不同,这就是所谓“同中有异”,比如自卑和谦虚。将这两方面进行比较,侧重点在于“异中有同”,比如自卑和自负。将这两方面作比较,侧重点在于“异中求同”。后两种比较,是狭义的比较。在本节中,我们先介绍第1种比较,即对比和第3、4种比较,即狭义的比较。
  对比就是将两种不相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对照。对比在其他文体的写作中被广泛地运用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臧克家的诗篇《有的人》,运用对比手法,赞扬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鞭挞了反动统治阶级的虚伪和骄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之中突出了封建教育对少年儿童聪明才智的扼杀。以上是章法修辞中的对比。在语言表达中,对比的修辞手法,也有广泛运用。比如“满招损,谦受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即是。对比的修辞方法,实质正是运用了对比的思维方法。
  对比可分为纵比和横比两种。所谓纵比,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如《谈“从茶篮子看形势”》一文中,作者将市场供应、副食品结构的今昔不同情况列举出来作对比,使人们看到了现在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坚定了人们信任改革、接受改革、赞成改革和支持改革的信念,达到论证的目的。所谓横比,是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将学习中两种不同的态度,即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列主义的态度。在表明、特点、危害、实质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从而证明了“必须坚持马列主义的态度”这一观点。在一篇文章中,纵比和横比可以综合运用。比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开头部分回顾党的历史发展,通过正反对比,证明了学习马列主义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中,综合运用了纵比和横比。
  对比在议论写作中有以下作用:一是用于引出论点。比如《夸夸其谈和实事求是》一文,开头便将二者的表现作了对比,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褒贬感情,为提出论点作了铺垫。二是用于提出论点(或作出结论)。比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开篇点题,将“提倡积极的思想斗争”和“反对自由主义”同时提出来,正反对比,使论点的表达鲜明而有力。三是用于论证论点,构成对比论证,增强论证力量,例子可以参见上节的内容。
下面我们介绍狭义的比较,即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黑格尔说过:“假如一个人能看见当前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支笔和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相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提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这段话说明了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这两种比较方法具有很强的认识作用。
比较是整理经验、材料所不可缺少的方法。所谓整理经验、材料,就是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由此给予分类。经验、材料经过分灰,使用起来便得心应手。
  比较是形成并证实新的认识的重要方法。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出版以后,和赫胥黎、海格尔等人,为了将生物进化论贯彻到底,将人类和高等哺乳动物(主要是猩猩、黑猩猩)这两类在当时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在解剖学、胚胎学特征和情感表现方面均有很多相似之处(异中求同),从而认识到人类是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有力地证明了进化论的观点。
  比较在其他文体写作中也是经常运用的方法。在记叙文写作中,通过观察、比较才能发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这里的比较,往往现象、表面特征和本质、内在特征同样重要)。在说明文写作中,要能够说明事物的特征,也必须首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特征。如果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相同点,则可以帮助我们用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比如《景泰蓝的制作》中,在说明“掐丝”这道工序时,作者将掐丝和刺绣作比较,既写了掐丝和刺绣的相同处,让人体会到掐丝是精细活儿,也写了掐丝和刺绣的不同之处,让人对掐丝这活儿的特点有具体的了解。
  在议论文写作中,从整理材料到构思立意,从阐释论证论点到具体表达,都需要运用比较的方法。
  同中求异这两种比较方法,它的作用在于揭示相近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相同的现象之中所包含的本质的不同。比如《谦虚和自卑》一文,将这两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作了比较,指出二者的不同点,“谦虚就是虚心,不自高自大,不自以为是。”“而自卑是认为自己低下无能,自己看轻自己,缺乏上进的勇气。”“谦虚是一种美德,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够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知识不断增长,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自卑却是一种缺点。自卑的人往往自己瞧不起自己,时常自暴自弃。有了一点缺点或者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自卑,使人类丧失前进的信心,使青年人未老先衰,把才华埋没在唉叹声中。”在这篇文章中,同时求异构成了文章的主体,这种文章,人们称之为“区分型议论文”,像《虚心和虚伪》、《鲁莽和勇敢》、《赞扬和捧场》、《骨气和傲气》等题目,均可写成这类文章。同中求异这种比较方法,也常常构成文章的一个重要段落。比如《自强者胜》一文,文章在引出论点之后,列举毛遂、张海迪等人的例子,论证了“自强者胜”的道理,接下去一段,则将自强与自傲作一番比较,指出“自强跟自傲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作者所以作这一番比较,目的是针对这样一种现象:将自强者与“逞能”、“好出风头”、“自傲”等混为一谈,并且横加指责。可见“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错误认识的错误所在(错误的判断,很多来自对概念或事物特征的错误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批驳,以破助立,有力地论证论点。“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还可以使文章的论证思路更为严密。比如《浅谈自信》一文,中心论点是“自信是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文章以门捷列夫、居里夫人作为例证,进而运用因果论证:“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困难、冷漠、讥讽和挫折,但如果有自信作为忠实的伙伴,获得成功就大有希望。”至此,论点已经得到论证。这时文章分析了自信和自负的不同之处:“自信的基础是丰富的知识,它的力量来自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事业的必胜信念。而自负往往伴随着浅薄无知,听不进不同意见,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敢正视,而急于掩饰遮盖,这只能自己堵塞了自己前进的道路。”这一段比较,使我们认识到既要自信而又不可自负,于是文章接下去又论述了如何才能做到既自信而又不自负,论述的思路显得极为严密。
  异中求同这种比较的方法,它的作用之一在于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比如一篇作文《自负和自卑》中指出,自卑和自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但究其根源,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主客观世界,而且其结果都是成为“前进道路上绊脚石。”以上这种“异中求同”的“同”,指的是本质的相同。异中求同的“同”字如果是指事物特征的相近之处,那么异中求同则可以帮助我们构成比喻。我们将在介绍“比喻论证”方法时再予介绍。
  任何事物既不可能完全相同(近),也不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寻找相同点、寻找共同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往往可以综合运用,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将七大、八大和十二大作了全面比较。相同点有两点:1.十二大的纲领和七大、八大的纲领一样,都是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正确的;2.“正如‘七大’以前民主革命20多年的曲折发展,教育党掌握了我国民主革命的规律一样,‘八大’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发展也深刻教育了全党”。不同点是“和八大的时候比较,现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得多了,经验丰富得多了,贯彻执行我们正确的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大加强了。”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们有充分的根据相信,这次大会制定的正确纲领,一定能够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我们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国家和各民族兴旺发达。”又如一篇作文《高分和高质量》,其中既指出“高分和高质量不是一回事”,既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又指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即相同点,最后得出结论说:“高质量是高分的充分条件,而高分则是高质量的必要条件。”

[1] [2]  下一页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比较分析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议论文   作文教学,作文学习,作文指导,语文教学 - 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