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之一
③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
④能划分文章的层次和结构,看出文章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
⑤能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文章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⑥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
⑦能初步领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并能分析其作用。
有专家曾将阅读的步骤归纳为以下八点:①是整体感知,②是梳理文脉,③是筛选信息,④是代人问题,⑤是确定范围,⑥是前后推敲,⑦是磨练语言,⑧是得出答案。
议论文的一般知识
一、概念
议论文是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分析事理,阐明观点和主张,以达到说
服读者的目的的常用文体之一。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论证是指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两种。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
典型例题
例1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丧失的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及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执著。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成为一个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之人,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指以其优秀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渎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歌德认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强调“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题1.本文共五段,用“‖”划分结构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解析:本文开头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结尾与开头照应再次强调读书人是幸福人,中间部分论证论点,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答案:①‖②③④‖⑤。
题2.文章第一段中说造成“精神不平等”的原因是______。
解析:解答这道题不难,只要在文中找到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立刻就能找到答案。文中句子是“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句子的前半句就是原因。
答案: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
题3.文章第二段着重讲述了阅读的好处,这好处一是____,二是_______(用自己话概括)。
解析:题目中已经提示了阅读的好处有两点,只要根据内容把第二段分为两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即可。第二段先讲通过阅读可以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再讲阅读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
答案:阅读能增广知识,阅读能使人超越有限的生命。
题4.文章第三段列举了许多书名和作家的材料,意在说明___,从而论证______的观点。
解析:这段话采用首括句的形式,先提出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然后加以论述。
答案:读书不仅能增广知识,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陶冶读书人是幸福人
题5.文章第四段引用歌德和雨果的话,是证明: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论据作用的理解。文中引用歌德和雨果的话,作为道理论据,根据论据与论点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再依照引文的内容可知,证明的不是全文的观点,而是第四段的观点。
答案:读书使人向善,使人避恶。
题6.请简要说明文中加粗的“极大的可能”不能删去的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解答前要认真读这段文字,结合原文内容思考,然后再阐述,最好从正反两面来分析。
答案:因为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书,只有和好书结缘才是有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的人;去掉“极大的可能”,句意就变成与所有的书结缘都可以变成有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的人,表达不准确。
题7.文章第五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总结全文,强化论点(重申论点)。
例2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清代顺治年间,汤斌曾在许多地方担任要职。他奉旨出任潼关道(官名)时,守关的把总见他一主一仆各骑一骡,另一头骡子驮着两床破旧的被褥、一个竹书箱,不禁感叹道:“把你放到锅里去煮,也煮不出官味来。”
任期内,他常采野菜佐餐,每顿必有一味豆腐。他为官清正,政绩A然。离任之日,穷得只好卖掉坐骑以做盘费,当地百姓泪流满面,塞道遮留。康熙年间,嘉定县令陆陇其上任时,衣服由夫人自纺自织,出入舟车,费用自付。离任时,船上仅有书籍数捆,织机一张,老百姓执香携酒,遮道相送,时人赠诗赞他:“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
③如果说历史上那种“慎终”的清官是凤毛麟角的话,那么,今天焦裕禄式、孔繁森式的人民公仆则随处可见。天津市南开公安分局户籍科副科长方增光,在他那样的位子上并非无油水可捞,但他廉洁奉公,勤奋工作,最后累死在写字台上。他的感人事迹,在天津老百姓中有口皆B。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④当然,也有些当官的,曾风云一时,为人民做过有益的事情,建立了显C的功绩。但是未能一以D之,坚持到底,终为金钱、权力、美色所腐蚀,结果前功尽弃,由功臣而变为罪人。这些未能慎终的事实,确实发人深省。
⑤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殊不知,开头固然不易,但要能坚持不懈,慎始慎终,就更不容易了。倒是有两句话对人启发更大些:“行百里者半九十”,“积土成山,功亏一篑”。这样的话,老百姓应该记取,为官者更应记取。
题1.把本文中标字母处所缺的字依次写在下面横线上。
A.___B.___C.___D.___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积累,虽然文中四个词语并非课内学过的,但作为初中毕业生对于常用的成语应该
掌握。试题采用填空式,要求书写正确,不能写错别字。填空时要了解字义、词义。A“斐然”:是“显著”的
意思;B“有口皆碑”,注意“碑”字的写法,不要与“牌”相混;C“显赫”:是“盛大”的意思;D“一以贯
之”:意思是一直贯彻到底。
答案:斐 碑 显赫 贯
题2.在①段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
A.为官一任,就要清廉自守,慎始慎终,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戴。
B.为官一任,就要勤谨俭朴,始终关心民间疾苦,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
C.为官一任,就要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D.为官一任,就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受到百姓的赞扬。
解析:这是一道选句复位题。句子复位要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定,可以认真读一读文中两个事例,找出相同点,然后分析它所表现的中心是什么。汤斌和陆陇其的共同点是清廉自守,离任时群众“塞道遮留”、“遮道相送”,表现的是为官要清正廉洁的品质。
答案:A
题3.对②段中“把你放到锅里去煮,也煮不出官味来”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做了官还如此清贫,我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你像个官。
B.你确实一点也没有当官的派头,当官的架子。
C.当官的,我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你,我根本就看不出。
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之一
- ›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7年中考复习建议
- › 中考复习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答题技巧
- › 初中英语学习方法及中考复习备要
- › 中考复习实现短期突破的方法
- › 中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18组)
- › 如何制定好中考复习计划
- › 中考复习:常见错别字300例(人教版九年级)
- ›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计划
- › 中考复习诗文名句理解背诵90题
- › 中考复习——短文修改专题教案(九年级)
- › 2017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中考复习——八年级叙事散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 › 中考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
- › 中考复习——仿写专题教案(九年级)
- › 中考复习之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之一(两课时)
- › 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之二
栏目导航
- ·“颜”与“言”之误,注意八个成语
- ·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 ·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
- ·中考语文易错词语辑录
-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一
- ·《2017辽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背初中
- ·江苏2017中考名句名篇考试范围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一:语音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文字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八:常用实词
- ·中考对联考查导向及复习策略(人教版九
- ·中考新题型-阅读链接题教学案(九年级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苏教版九年级
- ·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人教
-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苏教版九年级)
- ·中考议论文解题指导(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中考仿写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人教版九
-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议论文阅读
- ·2017年中考名著复习(人教版九年级)
- ·中考复习——短文修改专题教案(九年级
- ·2017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
- ·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九年级)
-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访兰》
-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前五讲)(本站收
-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眼中有文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