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之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之一(两课时)

中考复习之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之一(两课时)

浏览次数: 72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中考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中考复习之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之一(两课时),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六、《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一、生字
1、洌liè 2、坻chí 3、佁yǐ 4、俶chǜ 5、翕xī
6、犬牙差互 cī 、悄怆幽邃suì
二、重点解词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三、重点句子翻译
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四、复习题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人记》中的一篇。
2、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3、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4、段落归纳
(一)发现小石潭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5、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重点句翻译。(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七、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2、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3、顺序:时间先后
4、虚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5、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6、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7、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8、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9、一字多义:志:(1)处之志之;(2)标记,寻向所志。
10、重点句子:(1)欲穷其林:想要走完这片桃花林。穷:穷尽。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之类。
(3)问所从来,具答之: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具:详尽。
(4)桃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5)悉如外人:完全和(陶花源)外面的人一样。悉,全部、完全。
(6) 咸来问讯:都来打听消息。咸,都。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并:都。
11、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12、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8)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9)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八、《陈涉世家》要点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作者及作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2、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3、重点实词
適“谪”:强迫。 屯:停驻 会:适逢;
亡:“逃亡”; 举大计:发动起义 等死:同样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数谏:屡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考复习之古文知识点、考点集锦之一(两课时)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考  知识点   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