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初中名言名句赏析(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初中名言名句赏析(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浏览次数: 14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初中名言名句赏析(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爱情篇
《关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情歌。以雎鸠的和鸣起兴,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配偶;以求取荇菜起兴,引出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反复歌唱。抒写一个男子爱慕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表现了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蒹葭》是一首爱情诗,它运用反复咏唱的章法,借助芦苇、白露渲染气氛,抒写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但坐观罗敷。”这八句诗,用虚写的手法间接称赞罗敷的美丽动人,语言诙谐有趣,可谓神来之笔。
《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暮霭沉沉,鸡儿上窝,羊牛进栏,正是旅人还家的的时候,而丈夫却还久久不归,表达妻子睹物思人的惆怅。
《忆江南》(唐 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州。”千帆过尽,不尽人归,眼前所见,只有落日的斜晖和悠悠逝去的江水而已,怎不伤心欲绝呢!此句将闺中少妇盼望丈夫归来时的心态刻画得十分传神。
《无题》(唐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的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后泛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
《醉华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莫到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比人,一个“瘦”字刻画出相思之苦对人的煎熬,极富创造性。
友情篇
《夜雨寄北》(晚唐 李商隐“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或友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重聚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风飘逸豪放)“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天各一方,难以相从,只能将自己的愁思托付给千里可共见的明月,随着风儿飘到好友的身边,以表慰问。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特,造语新鲜,令人回味无穷。
《杜少府之任蜀川》(唐 王勃 “初唐四杰”之一)
这首诗摆脱了一般送别诗常有的感伤凄楚的情调,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劝勉友人欣然赴任,表现了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韵长存,表达了不尽的惜别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乡愁篇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
《黄鹤楼》(唐 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近黄昏,江波迷蒙,何处是归程?心中涌起无限的愁思。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 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被贬潮阳,这是途中写给侄孙韩湘的一首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语言情思,“横”写出了云层的厚重,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归家何在; “拥”写出了大雪封山,前路险阻,要感到贬所,怎奈“马不前”。这两句既写天气寒劣,又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更写出了作者英雄失落之悲的恶劣心情。
《相见欢》(李煜 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幽居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内心充满亡国之君的哀怨。)上阙以凄清的环境烘托寂寞的心情,下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丝”与“思”谐音,以千丝万缕之“剪不断,理还乱”来比喻愁思的纷繁、难解,新意尽出。似平淡无味却真正道出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离愁。正如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里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爱国篇
《春望》(唐 杜甫 时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被捉,长安一片荒凉残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悲情,春日融融,鸟语花香,本是令人陶醉的欢快情景,但在诗人眼里,反而“溅泪”“惊心”表现作者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感情。
《赤壁》(唐 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句触物生情,抒发感慨:当年周瑜抗曹,使用火攻,假如不刮东南风,战争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也许连二乔都会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吧?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借古讽今,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yin腐化、不思进取,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陆游 )陆游晚年被罢官,退居家乡,但总是不能忘怀国事,“风吹雨”既是写眼前生活的现实,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可见诗人的爱国之情。
《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被俘招降时,用此诗作答,表明为祖国献身,视死如归的心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诗人震耳发聩的千古绝唱,充塞着一股浩然正气,表明了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忠贞不屈的气节和视死如归的决心,鼓舞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为理想而英勇献身。它还具有丰富的内涵:(1)人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要光耀史册。(2)为民族,为人民,为正义,为真理而献身,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用了比喻,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这两句又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层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别云间》(明末抗清英雄 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时所作)
“南冠”: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用典句:“今日又南冠”、“毅魄归来日”。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既表现了诗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也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英雄末路之悲,愤激、忧伤、沉痛到极点。
抱负篇
《观沧海》(三国曹操 字孟德,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凯旋时所作。)“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龟虽寿》(三国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后人常用这几句比喻人面对暮年,仍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曲折细腻。音调激越高昂。 用典句“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比喻新奇,富于独创性。他把本来很难感知的情感世界的“物质”变成一种可感的,可抚摸的,可量化的现实。表现了愁绪的不可化解。更妙的是“抽刀断水”这一动作,写出了诗人的忧愤、急切,极力要挣脱而又无法摆脱的苦闷心理。
“俱怀逸兴壮士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在悲怆中颇显高昂乐观,境界开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急遽变化的感情。
《行路难》(唐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自信、执着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坚信远大的抱负一定会实现。《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时任密州知州,出猎的真实用心在于借此表达自己立志报国的愿望。)“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弯弓射虎,何等的豪兴,好一个意气风发的狂夫,“看孙郎”借用典故,自比孙郎,极写其狂,豪情满怀。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借用典故,“天狼”这里指北宋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战斗豪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典故,拿汉文帝时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南宋 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用典故和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位爱国将领沙场鏖战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己亥杂诗》(清 龚自珍 由于施行政治改革的宏愿受阻,不得已辞官还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借花自喻,构思新奇,表明自己虽遭挫折而辞官出京,但还要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为培育一代新人奉献自己的力量。与“无可奈何花落去”相反。

忧民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此茅屋即文学史上著名的圣地——成都草堂。“歌”:歌曲,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2]  下一页


初中名言名句赏析(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初中  名言名句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