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85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9《古诗三首》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学习《枫桥夜泊》。
   1、借助拼音自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试读,正音。
   4、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整体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意境。(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5、借助注释,弄懂诗句的意思。(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花。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渔火”,即“渔船上的灯”,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6、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7、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朗读时,可按下列节拍进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最后一句读得凄凉而悠长。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中意境。
   9、背一背(或搜集)夜晚思念(或感伤)的古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闻:听。闻啼鸟:听见鸟叫。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疑:怀疑,以为。举头:抬头。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泊:停船靠岸。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数重:几层。绿:吹绿了。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二)学习《别董大》
   1、简介。《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的赏识和宠信。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2、按上面方法自学。
    (诗中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这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有相似之处,后两句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更具一种豪杰气概。)
   3、朗读时,可按下面节拍进行: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景物描写朗读时语速较慢,要有凄凉之情,空旷之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要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
   4、背一背(或搜集)类似表达友情(或送行)的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湿。客舍:旅店。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烟花:指艳丽的春景。尽:消失。唯见:只见。天际:天边。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离离:繁盛的样子。原:原野。荣:繁盛。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逢:遇。倍:格外。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第二学时

   1、简介:《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2、运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夕阳从地平线上平铺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绿一半红的景观。“铺”字用得非常恰当。“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由此诗人在第三句对这种景象进行了赞美: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啊!

[1] [2]  下一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