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12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之二,


 1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
  3.学习生字、新词。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并体会分号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及战争背景。
  (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三)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冀东的地理位置及战争背景。
  (二)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介绍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后提问。
  哪位同学来解释“冀中”?在预习中你是怎样理解的。
  (经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是河北中部平原。)当你看到“地道战”三个字时,你想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我想的很多,主要是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2.介绍冀中地道战的时代背景。
  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出示投影,请同学在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填空,以此巩固和检验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1)按要求填空。
  ①“冀”按部首应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应查(   ),读音是(   )。
  ②“堡垒”的“垒”按部首应查(   )部,再查(   )画,字义是(   )。
  ③“妨碍”的“妨”按音序应查(   )部,读音是(   ),字义是(   )。
  ④“岔道”的“岔”按部首应查(   )部,读音是(   ),字义是(   )。
  ⑤“毒辣”两个字的读音分别是(   )和(   ),词义是(   )。
  ⑥“迷惑”的“惑”按部首应查(   )部,再查(   )画,“惑”的意思是(   )。
  (2)辨字组词。
  碍(   )     撑(   )     岔(   )
  得(   )     掌(   )     盆(   )
  堡(   )     虚(   )     搁(   )
  保(   )     虑(   )     阁(   )
  3.解释词语,理解重点词语。
  牢固:坚固、稳定。
  防备:做好准备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毒辣:心肠或手段恶毒残酷。
  吆喝:大声地喊叫。
  扫荡:用武力或其它手段扫清敌人。本课指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口:本课指地道里小得只容得下一个人爬过去的关口。
  堡垒:在重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纺车:手摇或脚踏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的工具。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不计其数:形容数目极多,无法计算。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牢固:坚固、稳固。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岔道:分岔的道路。
  转移:改换位置,从一方移到另一方。
  (三)初读课文,概括各段的段意。
  全文共8个自然段,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然后分小组讨论,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
  第1自然段:介绍当时的情况。
  第2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
  第3自然段: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
  第4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里的构造。
  第5自然段:介绍地道的出口和通道。
  第6自然段: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
  第7自然段:介绍地道里的通讯联络。
  第8自然段:介绍地道战的结果。
  (四)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出示投影: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进攻;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请同学将这四句话作为分段的依据,把八个自然段分成四段,看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划为一段。
  学生回答,教师在自然段的序号上画出分隔符号。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结构就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同学们还记得刚才提出的四个问题吗?这四段都作了回答。
  教师指着投影上的四句话,复述同学们提出的四个问题。
  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的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二)介绍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之二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二)介绍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介绍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找四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老师演示表现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二)学习第一段。
  这一段交待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呢?
  (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锁沟、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说得好。日本侵略军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相互之间不能来往,不能联合起来打击敌人。于是冀中人民就创造了“地道战”,打击敌人。这就是“地道战”产生的原因。
  (板书:封锁沟封锁墙地道战)
  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
  (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地道战”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保护自己;二是能够更好地打击敌人。)
  (板书: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在第3自然段中哪句话、哪个词最能总结“地道战”的情况?
  (第一句话中的“奇迹”一词。)
  “奇迹”是什么意思?
  (“奇迹”是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
  “地道战”的确是个奇迹。课文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是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样式和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还可以分为几层,怎样分?
  (这一段还可以分为地道的内部和地道的出口两层。)
  地道的内部构造分为哪几部分?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默读课文后按顺序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
  (板书:地道内部高、深、大洞、小洞、气孔)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重复地道内部构造的特点,并在同学分析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地纺线呢。”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这里边战斗边生产,充满生活气息。

[1] [2]  下一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之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