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浏览次数: 983次| 发布日期:06-12 10:42:01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寓言二则·教案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寓言二则·教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