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历史教学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21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26 | 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350xue.com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2.蒋介石为何下野?
  3.宁汉合流后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如何?
  [学生回答]冯玉祥希望宁汉合流继续北伐,以减轻自己所面临的奉系军阀威胁。蒋介石是在各方面都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下野的,他的下野是暂避锋芒,以退为进、观望形势、伺机再起的策略。宁汉合流后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板书]1.宁汉合流(1927年9月)
  [教师提问]对“宁汉合流”的准确理解是:
  [投影显示]
  

  A.武汉国民政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归顺武汉国民政府

  C.两个国民政府争夺最高领导权                                    D.两个国民政府合并归一

  [学生回答]选D。
  [教师提问]有基本中国近代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在国民党各派系的斗争中,最终取得胜利的是蒋介石,那么在宁汉合流完成的时候,蒋介石由于感到自己的实力不足,地位也不够稳定,尤其是后台还不够强大,于是便决定“下野”,到国外寻求支持。蒋介石去向如何呢?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蒋介石下野之后东渡日本,做了三件事情,使其得到了美、日等主要帝国主义的支持,他本人也就成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维护者。
  [板书]2.蒋赴日——三事——美、日扶蒋
  [教师讲述]蒋介石在日本活动的时候,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依然在进行,而且愈演愈烈,此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南下进攻国民党,这直接威胁到各派军阀的地盘和利益。他们谁都不愿意以自己的实力去抵制奉军,因此要求蒋介石复职。蒋介石以维护美日等国在华利益换取了他们的支持,同时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他的重新上台是必然的,奉系军阀南下进攻只不过加快了蒋上台的时间而已。1927年11月,蒋到上海,利用各派矛盾,从中渔利,并重新成为中心人物,各派武装力量纷纷向其靠拢。1928年1月,蒋介石通电复任总司令,并负责准备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整理党务”“改组国民政府”“制止共产党阴谋”“集中革命力量限期完成北伐”等议案。这次会议选举蒋介石、谭延、戴季陶等九人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谭延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3月7日,蒋介石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通过这样的改组,国民党的军政大权重新集中到蒋介石身上。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南京政府根据全会“完成北伐”的决议案,立即组织第二次“北伐”。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倒数第2节后思考下面选择题。
  [投影显示]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实质是( )

  A.1926年北伐战争的继续                           B.统一国家的战争

  C.推翻封建军阀的斗争                                 D.新旧军阀争夺地盘、权利的斗争

  [学生回答]选D。
  [教师分析]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是各革命阶级为推翻代表帝国主义、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而进行的革命战争,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则是国民党新军阀同奉系旧军阀争夺地盘和权利的斗争。它虽然打着统一国家和革命的幌子,但是同学们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及其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济南惨案”后的做法,能够很清楚地理解此次北伐的性质。“北伐”的结果,奉军退回东北,南京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北京市改为北平市。(这里采用了通常的说法,学生如果认为这次北伐依然具有客观上的进步意义而选择了其他选项,教师应予以鼓励,并指导学生讲明其选择依据。同时引导学生整理其思路,在后面的开放型课题辩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板书]3.南京政府的“北伐”:1928年4月
  [教师提问]在奉军退回东北后,发生了哪两件事呢?
  [学生回答]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教师提问]日本为何要炸死张作霖呢?
  [学生回答]因为张作霖没有满足日本对于中国东北的侵略要求。
  [教师讲述]张作霖是在日本支持下执掌北京政府的。随着南方形势的发展,日本觉得张作霖势单力薄,难以维持下去,但仍想从其手中捞到最大限度的好处。于是,日本一面支持张作霖,并直接出兵山东抵制南京政府的“北伐”,一方面向张作霖施加压力,提出解决“满蒙悬案”,并威逼张作霖及早退回东北,承诺把东北从中国本土肢解出去,置于日本势力下。
  张作霖在全国反帝浪潮的冲击下,未能满足日本在“满蒙”的全部要求,并有所抵制,这为日本所不能容忍,遂决意除之。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
  [投影显示]张学良等《三省易帜之通电》
  

  ……现在国府诸公反共清党,与此间宗旨相同,彼此使者往来,一切真相更加明确,自应仰承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教师提问]张学良的东北易帜,自然能反映出其爱国的一面,但通过这段材料,大家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张学良与南京方面在反共这一方面是一致的,这反映了他阶级和出身的局限性;张学良等把反共清党同孙中山先生遗志联系起来,这是不正确的。(一般的材料和观点往往强调张学良的爱国思想及身世家仇,而往往忽视东北易帜发生在当时情况下的必然性,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教师补充]“东北易帜”是新旧军阀的结合,双方在反共的立场上实现了合作,实质是奉系旧军阀加入到国民党新军阀的队列中,这无疑增强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力量。(因此这个事件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会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规模战争(也就减少了人民的痛苦),再者从全国政权的角度看,这是向统一的方面发展,较之以前的政权对立是一种进步。当然,它也使得日本企图独霸、甚至吞并中国东北的计划破产。同学们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要理解此事能够发生的深刻原因,又要肯定它在当时情况下的积极意义。
  [教师提问]东北易帜对于当时中国政局的最重要影响是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为什么说是“形式上”的统一呢?
  [学生回答]因为国民党各派军阀仍然依据自己的实力称霸一方,有的连年混战,实际并没有统一。至于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蚕食中国领土,那就连形式上的统一都谈不上了。(如果学生答出还有与国民政府相对峙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权,教师应予以肯定)
  [板书]4.东北易帜1928年12月:形式上统一
  [教师讲述]随着北洋军阀的覆灭,国民党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绝不会给人民以自由、民主,甚至于在大革命期间得来的自由民主权利也被取消了。然而,它却把这专制和独裁称为是实现民主的“训政”,我们通过分析其“训政纲领”,便会得出明确的结论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教学  历史  国民政府   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历史教学 - 历史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