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刘禹锡诗鉴赏(6)

刘禹锡诗鉴赏(6)

浏览次数: 991次| 发布日期:03-09 14:22:52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刘禹锡诗鉴赏(6),
“ 浩然机已息 ,几杖复何铭?”尾联作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不失为君子风度。但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 。“浩然”是形容心胸的开阔和坦荡。“机”是机心 。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几杖 ”在这里是偏义词 ,主要是说“ 杖”。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仗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本诗末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而又不直接点破 ,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 ,毫无意义。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不尽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
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
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
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 始闻秋风 》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激昂慷慨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塑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 ”,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笔,营造了一个奇妙无比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 ,即秋去冬来之际 ;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落笔。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 ,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 ,“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容颜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 ”,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闲话别情的对白。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陡然一转,精神顿作。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 ”,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伟岸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 ”,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一展骥足 ,奔驰疆场;或展翅蓝天,搏击长空。“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正是秋风使它们心动 、神惊,是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秋是美妙的,秋是神奇的,它赋予万物以活跃的 、饱满的神韵 。所以五六两句并没有离题,而正是透过这两个形象,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 。同时,也是为下文造势。“草树含远思,襟怀有余情”(刘禹锡《秋江早发》),“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二首》),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马思边草”、 “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豪情。所以下两句便直抒胸臆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啊 !寥廓江天 ,山明水净,真是“秋容一洗,不受凡尘涴 。许大乾坤这回大”(陈亮《洞仙歌》)。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由于上联有“ 马思边草 ”、“雕眄青云”为比兴,此处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不言自明了 。“为君 ”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扶病 ”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容颜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 ,更反映了诗人顽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 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 ,心如磐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派的一员,作为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性格是比较爽朗和倔强的。他并不因失败和不幸而消沉颓唐,相反他却以为这倒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 ,从中得到教益。这就是他所说的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学阮公体三首》)。所以他在遭贬之后,仍然能保持着对用世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至老不衰。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追求,正是其人品与精神的形象体现。



上一页  [1] [2] 


刘禹锡诗鉴赏(6)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