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皇甫冉诗鉴赏

皇甫冉诗鉴赏

浏览次数: 14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皇甫冉诗鉴赏,

生平简介
皇甫冉(约717 —770 ),字茂政 ,润州丹阳人,历任无锡尉、左拾遗、左补阙等。今存诗二卷。
酬张继
皇甫冉
怅望南徐登北固,
迢遥西塞恨关东。
落日临川问音信,
寒潮唯带夕阳还。
这是一首酬和诗。诗前原有一篇小序,说明作诗的起因 。皇甫冉于代宗大历初在京城长安任左补阙,大历五年回老家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省亲。这时其好友张继正在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任转运使判官,先写了一首《奉寄皇甫补阙》的六言小诗表示思念之情,皇甫冉就写了这首七言绝句作为酬答。
首句直起 。“怅望南徐登北固 ”,南徐为润州别称,北固山亦在润州,下临长江。诗人因思念友人心切而登高远望 ,“怅”字统领全诗,为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次句点染。“迢遥西塞限东关”,西塞山在鄂州武昌(今湖北大冶)东长江边上,与洪州相邻;东关指秣陵关 ,在润州上元(今江苏南京)。诗人登高远眺,不见友人,只见长江浩茫,阻隔东西,非但不能减缓思念之情,反而增添惆怅之感。三、四两句宕开。张继原诗有“潮至浔阳回去 ,相思无处通书”(浔阳为江州别称 ,与洪州相邻),皇甫冉在此紧扣潮水做文章。“落日临川问音信,寒潮唯带夕阳还”,临川为抚州(治所在今江西抚州)别称,亦与洪州相邻。二句说本想托潮水捎带音信,但寒潮无知,不但没有带来安慰的回音,反而带来了惹人忧愁的夕阳余照。这首诗前三句直接叙写别情,选用五个相互关联的地名,恰到好处地通过空间的辽阔阻隔传达出友情的绵远深沉。后一句融情于景,以寒潮的无知反衬出人的有情,并借助夕阳这一传统意象点染离愁,从而产生怅然不尽,情意悠长的艺术效果。而贯穿全诗的,还有一条渺渺茫茫,潮涨潮落的长江水,予人以时间、空间和友谊的更为深层的体味。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
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
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
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
知君名宦未蹉跎。
孔巢父,少时苦学,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永王李璘起兵 ,辟署幕府,不应,隐迹民间,璘败,因此知名。广德中,李季卿宣慰河南、江淮,荐为左兵卫曹参军。这首诗即作于代宗广德年间,孔巢父应李季卿之聘去河南军时。
“江城相送阻烟波 ,况复新秋一雁过 。”江城,点明送别之地,是江南某处的临江城市。这两句写相送,上句的关键在一“阻”字。它似指相送之人(皇甫冉等)视线为烟波所阻,无法看到孔巢父所乘的渐渐远去的船只,又似指孔的行舟被烟波所阻,“烟波”二字,给送行抹上一层凄迷的色彩。送别本已令人心绪索然,何况又值新秋时分,孤雁掠过长空,更增人愁怅,下句翻进一层,借悲秋抒伤别之情,与韩翃的名句“星河秋一雁”异曲同工,雁之孤单又暗指孔巢父途中的孤独、寂寞。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北虏”,指吐蕃 。广德年间唐军真正的“出征”,似乎只有二年九月的一次 ,《旧唐书·代宗纪》:“ 九月乙未朔,丙申 ,诏征河中兵讨吐蕃。”当时吐蕃强盛,经常侵入内地,是唐王朝的心腹大患。吐蕃在广德时,已尽占河西 、陇右之地,故称为“北虏”。全师出征,说明“北虏”强大。下句中“南河”指何地,不易确定,唐时虽有南河县,但地在广西,与孔巢父所去之地了不相涉,故推测“南河”为“河南”之倒文。这两句意思是说朝廷已派大军征讨吐蕃 ,诸将又会集南河,孔应召赴军,必然对军事有所策划,由于这些消息都来自传闻 ,所以说“闻道”、“更言”,以含糊的语气说出。
“边心杳杳乡人绝 ,塞草青青战马多”,是设想孔巢父到河南后的情景,“边心杳杳”,写孔驻守边防心情复杂、难过,“乡人绝”,预想孔到彼处后无同乡伴侣 ,从反面写出为他送行的友人的情谊。“塞草”句,极写塞上草青马多,衬托出当地的荒凉寂寥,金圣叹批得妙:“唐诗难看,如‘塞草青青战马多’句,正极写上句边心之杳杳,犹言满眼纯是战马,并不见一乡人也 。不会看唐诗人,乃谓竟写马多矣。”(《金圣叹选批唐诗 》)此联写边地的荒寒和友情的缺乏,为下文埋下伏笔。
“共许陈琳工奏记 ,知君名宦未蹉跎。”尾联紧承上联,笔势陡起。军中虽荒寒而少友,但一为国事,二为自己的功名,还是应义无反顾地前往,何况因才华出众 ,人们都把你比作工于奏记的陈琳呢 ?曹丕《与吴质书 》:“孔璋(陈琳)章表殊健 ,⋯⋯元瑜(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典论·论文》:“琳、瑀之章表书记 ,今之隽也。”此用其意。下句说由此可知,你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不曾潦倒蹉跎。这两句借众人的赞语来作推断,显得实而有据,并非溢美之辞。
这首诗两句一层,起承转合分明。首联送孔,写烟波孤雁,依依惜别,此为一抑;颔联叙“征北虏”、“会南河 ”,大书我军军威之壮,此为一扬;颈联写杳杳边心 ,景荒意冷,又是一抑;尾联以功业许孔,视其成功 ,再一扬,振起全篇作结,结构纵横变幻,令人眼花缭乱。
皇甫冉诗本属王维一路,但这首送人之作却表现出对现实的关心和比较积极的入世态度,殊难可贵。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
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
回首姑苏是白云。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 ,听着蟋蟀(即“阴虫”。南朝宋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在写法上,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秋天气氛肃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 ,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此送君”三字 ,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沉沉”二字 ,一方面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相当沉重,可谓一箭双雕。同时,作者又从听觉着笔 ,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具体形象 ,伸手可触,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归舟明日毗陵道 ,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作者想到,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到明天,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到那时 ,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声情美。




皇甫冉诗鉴赏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