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李贺诗鉴赏(6)

李贺诗鉴赏(6)

浏览次数: 51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李贺诗鉴赏(6),
前四句写秦王的威仪和他的武功。笔墨经济,形象鲜明生动。首句的“骑虎”二字极富表现力。虎为百兽之王,生性凶猛,体态威赫,秦王骑着它周游各地,谁不望而生畏?它把抽象的、难于捉摸的“威”变成具体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深深地铭刻在读者的脑子里。次句借用“剑光”显示秦王勇武威严的身姿,十分传神,却又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无形迹可求。“ 剑光照天天自碧 ”,使用夸张手法 ,开拓了境界,使之与首句中的“游八极”相应。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声”,注家有的解释为“ 日月顺行,天下安平之意”;有的说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驱策白日”。羲和,御日车的神。因为秦王剑光照天,天都为之改容,羲和畏惧秦王的剑光,惊惶地“敲日”逃跑了。第四句正面写秦王的武功。由于秦王勇武绝伦,英威无比,战火扑灭了,劫灰灭尽了,四海之内呈现出一片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励精图治,而是沉湎于声歌宴乐之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从第五句起都是描写秦王寻欢作乐。“ 龙头泻酒邀酒星”极言酒喝得多。一个“ 泻 ”字,写出了酒流如注的样子;一个“ 邀”字,写出了主人的殷勤。“金槽琵琶夜枨枨 ”形容乐器精良,声音优美;“洞庭雨脚来吹笙 ”描述笙的吹奏声飘忽幽冷,绵延不断。“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来之笔,有情有景,醉态可掬,气势凌人。这位秦王饮酒作乐,闹了一夜,还不知足。他试图喝月倒行,阻止白昼的到来,以便可以尽情享乐,作无休无止的长夜之饮。这既显示他的威力,又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五更已过,空中的云彩变白了,天已经亮了,大殿里外通明。掌管内外宫门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于讨好,也是出于畏惧,谎报才至一更。过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吕种玉《言鲭》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义丰富,具有深刻讽刺意味。尽管天早已亮,饮宴并未停止,衣香清浅,烛树烟轻,场面仍是那样的豪华绮丽,然而歌女歌声娇弱,舞伎舞步踉跄,妃嫔泪眼盈盈,都早已不堪忍受了。在秦王的威严之下,她们只得强打着精神奉觞上寿。“ 青琴醉眼泪泓泓 ”,诗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难忘的印象,颇见李贺不同寻常的艺术匠心。
罗浮山人与葛篇
李 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
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
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
江鱼不食街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
吴娥莫道吴刀涩。
诗歌称颂罗浮山人所织的葛布精细光洁,巧夺天工。
开头二句有“江雨空”、“兰台风”等字眼,象是描述天气,其实不然。“ 江雨”谓织葛的经线,光丽纤长,空明疏朗,比喻得出奇入妙。“ 依依”形容雨线排列得整齐贴近,所以“宜织”。以这个副词“宜”字绾连“织”和“ 雨”,所织的为雨线之意便明白易解。“织”字把罗浮山人同葛联系起来,紧紧地扣住诗题。次句则以“ 六月兰台风 ”写出葛布的疏薄凉爽。“雨中 ”二字承上句来,再一次点明以“江雨”喻葛之意。这种绮丽而离奇的想象,正是李贺诗的特色。
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 ,进一步烘托罗浮山人织葛的技术高明。“博罗老仙时出洞 ”(“ 时”,一本作“持”),山人不时走出洞来,把织成的葛布拿给前来求取的人。句中的“时”,暗示他织得快,织得好,葛布刚刚断匹就被人抢走,颇有供不应求之势。下句“千岁石床啼鬼工”就是由此引起的反响。“石床”原指山洞中形状如床的岩石 ,这里指代山人所用织机 。“千岁” ,表明时间之久,也暗示功夫之深。姚方燮说 :“千岁石床,言非寻常机杼 ,不惟人力难致,即奇巧如鬼工,亦为之惊啼不及也。”(《昌谷诗注》)五、六两句描述天气炎热,为末二句剪葛为衣作铺垫。诗人写酷暑,不写火毒的太阳,不写汗流浃背的劳动者,或枯焦的禾苗,而是别出心裁地选择了洞蛇和江鱼:“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街沙立。”蛇洞由于溽暑熏蒸,毒气不散,以致愈来愈浓,凝结成水滴似的东西,粘糊糊的,整个洞堂都布满了。江里的鱼热得无法容身,不吃东西,嘴里衔着沙粒,直立起来,仿佛要逃离那滚烫的江水。洞堂和江水本来是最不容易受暑热侵扰的地方,如今热成这个样子,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这里,诗人奇特的想象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有鬼斧神工之妙。
酷热的天气,使人想起那穿在身上产生凉爽舒适感觉的葛衣。尤其希望能够得到罗浮山人所织的那种细软光洁如“ 江雨空 ”,凉爽舒适如“ 兰台风”的葛布。要是用这种葛布剪裁一件衣服穿在身上该有多好!“欲剪湘中一尺天 ”,与开头二句遥相呼应,“湘中一尺天”显然指的是犹如湘水碧波一般柔软光洁的葛布。有人说这句脱胎于杜甫的“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李贺写诗,一般不蹈袭前人,这里偶而翻用,手法也空灵奇幻,独具新意。请看末句:“吴娥莫道吴刀涩” 。诗人不写吴娥如何裁剪葛布,如何缝制葛衣,而是劝说吴娥“ 莫道吴刀涩”。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涩 ”字蕴意极为精妙。“涩”有吝惜意,这里指刀钝。面对这样精细光滑的葛布,吴娥不忍下手裁剪,便推说“ 吴刀涩”。这一曲笔,比直说刀剪快,显得更加含蓄隽永了。
李贺一生从未到过博罗一带,这首诗的题材可能是虚构的,也可能是根据传闻加工。诗从头到尾紧紧扣住主题。开头写织葛,结尾写裁葛,无论是写织葛还是写裁葛,都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表现葛布质地优良,称颂织葛的罗浮山人技艺高超。诗人幻想奇绝,笔姿多变,运意构思,都显示出特有的“虚荒诞幻”的艺术特色。



上一页  [1] [2] 


李贺诗鉴赏(6)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