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另眼看庄子(上)

另眼看庄子(上)

浏览次数: 257次| 发布日期:07-07 01:54:07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另眼看庄子(上),

    

  庄子思想是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统一体,而后者更能表现其本质。庄子出于对黑暗现实的孤愤,深刻地批评了维持现存秩序的儒家思想,他认为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价值观束缚人的思想,压抑人的本性,故热切期待世人摒弃这种狭隘的功利观,去追求一种高雅的超然世外的精神生活庄子,剽剥,儒学《庄子》一书汪洋恣肆,恢诡谲怪,然其哲理要义却是扑朔迷离,令人费解。各种势如冰炭的观点往往都能言之凿凿,自圆其说,学术界对此也唯有宽宏大度,兼容并包。

  究其原因,根源即在于庄子思想的两重性。庄子思想是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作为一位正直的士人,庄子对普通民众的悲惨境遇既富有切身体会又饱含无限同情,对上层社会的凶残虚伪既具有深刻认识又充满极度仇恨。他不甘寂寞,积极投入百家争鸣的时代洪流,用批判的武器抨击官方尊崇的价值观念,以浇心中垒块。司马迁谓其“剽剥儒墨”[1],一语道破了庄子以特殊方式入世的心理情结。另一方面,庄子单凭个人之力无法改造当时极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其个体的清高也不能净化整个人世的卑俗。

  无奈,庄子只好回避现实矛盾,以出世的形式表示自己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但出世后的庄子并未忘怀尘世,为了寻求精神寄托,他勤于笔耕,写作成了他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司马迁曰:“其言光洋自恣以适己”[2],准确揭示了庄子的创作是出于审美的游戏冲动。入世与出世,愤俗与超脱,二者水乳jiao融,渗透于庄子一生,难于截然分清。不过,从本质上而言,庄子始终关心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他与当权者彻底决裂,与儒学分道扬镳,并以如椽大笔寄寓自我的孤愤,批评扼杀人性的政治制度。基于此,我们认为,入世似乎更能表现庄子之真性。下面,本文试从不同角度论述之。一抨击强权政体,粪土功名利禄战国中期,形势动荡,弱肉强食,“天下嚣嚣”是其显著特征。当时,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封建等级格局已经形成,它以暴力为手段,残酷镇压被统治者,维护当政者的既得利益。同时,儒家尊奉的以周礼为根基的传统礼教思想也已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它从精神上为现存政权服务,力图使人们循规蹈矩,任人宰割而不敢犯上作乱。二者互为声援,彼此默契,从软硬两方面钳制人们的行动,而庄子则以哲人的睿智悟彻到强权政体乃人间痛苦的根源,他将批判的锋芒直指统治者,并入木三分地揭穿了他们穷奢极欲、凶残横暴的本性。

  (一)强权涂炭芸芸众生一部《庄子》三十三篇,“率兽食人”的惨景比比皆是。《在宥》篇批评暴政时说:“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支攘臂乎桎梏之间。”多么令人震惊、惨不忍睹的景象,整个人世间简直成了屠宰场,弱者被强者恣意宰杀而无所适从。

  对此惨象,儒墨二家振臂高呼,力求有补于世,这在当时虽不乏积极意义,但终归被统治者用来作为装璜门面的工具。庄子的认识更为深刻,他对生民的深重苦难感到惊悸、苦痛,而又对统治者不抱任何幻想。为此,庄子推出了“心斋”、“坐忘”的人生境界,希望世人不与统治者合作,并从险恶的环境中完全超脱出来,实现精神世界的彻底解放。

  在官场疯狂追逐权力,演出一幕幕互相残杀的闹剧之时,庄子却能从中解脱出来,另外开垦一片净土,此乃人生难得的艺术境地。席勒对类似现象作过精彩阐释,他说:“我们应该把使人处于审美心境的能力看作是一切馈赠中最高贵的礼品,是人性的馈赠。”[3]“在那里,人以勇敢的单纯和宁静的天真,走过最复杂的关系网,既无须以损害别人的自由来保持自己的自由,也无需牺牲自己的尊严来表现优美。”[4]这正是庄子人格的真实反映。




另眼看庄子(上)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庄子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