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浏览次数: 370次| 发布日期:04-06 02:14:49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谏太宗十思疏,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稳固

(7.臣虽下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虑。

(10.戒奢以俭   以:用,实行,厉行。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却。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流,名词。

2.学生齐读本段,然后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3.分析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



www.350xue.com
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3.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

答: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

(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答: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4.板书内容,做背诵指导:

四.作业:翻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齐读背诵第一段。

二.分析第二段。

1.补充注释:



www.350xue.com
(1.凡百元首   元首:指帝王。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繁:多。盖:大概。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取:攻取。守:保卫。

(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盖:因为。以:来。

(5.既得志   既:已经。得志:实现愿望。

(6.则纵情以傲物   以:而,表并列。物:别人。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至亲之人。行路:名词。

(8.虽董之以严刑   虽:即使。之:代人民。以:用。

(9.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

(10.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而:然而。

2.齐读本段,然后自由翻译全段。

3.分析内容。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答: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取易守难”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谏太宗十思疏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