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参
初既与余成言兮:初,当初。成言,即“定言”,彼此约定的话。全句是说:当初已经和我有彼此约定的话。
后悔遁而有他:悔,反悔。遁,变心。他,另外的,别的。注意:先秦时的“他”,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全句是说:后来反悔变心,而有另外的打算。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难,以……为难事。离别,离开楚王。全句是说:我已经不把离开楚王看为难事。
伤灵修之数化:数(shuò),屡次。化,变化。数化,王逸注:“志数变易,无常操也。”全句是说: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伤心。
以上4句是说:楚王当初已经和我约定要走正确的路线,后来又反悔而有别的打算。我已经不把与楚王离别看为难事,只是伤心楚王的屡次变卦。
第三节:作者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
⑶精华鉴赏
①象征手法的运用。屈原在他的诗篇中,把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做“美人”:“恐美人之迟暮”;他描写他“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的举动,又赞美古圣先王“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这些芳草香木,都有象征意义:一是表明屈原追求美好事物,品格高洁:屈原佩带它们,就是象征他的品德高尚。二是用以比喻贤臣。这种“美人芳草”式的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屈原在其诗篇中,以远古的尧、舜贤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与桀、纣暴君的“猖披”、“夫唯快捷方式以窘步”相对照,用以劝谏楚王要走正确的治国之路。又以“恐年岁之不吾与”和“惟夫党人之偷乐兮”相对照,使自己的热心为国与小人的苟且偷安形成鲜明对比。
③灵活的诗歌体式。将“兮”字放在单句末尾,两句一韵。诗歌容量增大,节奏优美。由此形成以屈原诗歌为代表的诗体——“骚体”。
⑷参考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子孙,我已故的父亲表字为伯庸。正好在寅年的正月,我在庚寅日出生。父亲观察估量我初生的气度,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取名为“正则”,给我取表字为“灵均”。
我已有了这些繁盛的内在美质,又增加优秀的才能。披上江离和长在幽僻之处的白芷这些香草,连结秋天开花的兰草作为佩饰。时间过的很快,我好像将赶不上了,恐怕年岁不等待我。早晨摘取土坡上的木兰香树,晚上采摘水中陆地上的宿莽草。时光匆匆而过不久留,春去秋来更替时序。想到草木的飘零凋落,恐怕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也会衰老。不把握壮年而抛弃污秽的东西,为何不改变这种法度?乘坐良马而驰骋,来吧,我引导做前驱带路。
往昔三位古代贤君品德纯正完美,确实有众多贤臣聚集在一起。杂聚着申椒和菌桂这些香木,哪里只是连结蕙草和白芷?那尧帝和舜帝光明正大,已经遵循正道而找到正确的道路。夏桀王和商纣王多么猖狂放肆,只走邪路以致难以举步。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国家前途黑暗,险恶狭隘。难道是我自身害怕灾祸吗?我是恐怕国家颠覆。我匆匆忙忙地在君王的前后奔走,想君王赶上前王的脚步。国君不体察我的内心感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怒气。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会成为祸患,但是忍耐着不能舍弃。指着苍天作证,我是为了楚王的缘故。国君起初已经和我有了约定的话,后来反悔变心有了别的打算。我已经不把离别看作难事,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悲伤。
2.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查找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这些句子的作用。
参考答案:诗人佩带香草的句子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这些句子描写屈原对香草的癖爱,表明屈原追求美好事物,品行高洁。这些香草,不但有香味,更具有深远的意境。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这些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诗人佩带它们,就是博采众善,象征他的品德高尚,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语句对表达诗人感情的关系。
www.350xue.com
参考答案:“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不畏惧自身遭到灾祸,只担忧国家遭到颠覆。这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的思想感情。
⑶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翻译诗句,增强语言迁移能力。
参考答案:
①我已经具有这么繁多的内在美好品质,又加上优秀的才能。(或:又加上美好的容态。)
②乘上骏马快跑,来吧,我引导做前驱带路。
③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国家的前途黑暗而危险。
④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会成为祸患,但还是忍耐着而不能停止
⑷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背诵诗篇的第二节,体会屈原的志行高洁以及决心为国前驱的精神。
提示:这一节共16句,其中有几句是表白屈原内心活动的,例如:“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担心君王如果不能及时发愤图强,举贤用能,那么将年华老大,一事无成。背诵时要让学生领会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情感。
3.相关资料
(1)《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摘自王逸《离骚经序》
(2)《楚辞》是西汉末年刘向集屈原、宋玉、景差、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和他自己的作品,而编成的一部总集,这名称也是刘向新加上的。《屈原赋》二十五篇,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凡《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除了文艺价值外,还蕴蓄着崇高的理想和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感情。
节选自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第1版第48页
(3)《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租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参
tag: 高中语文 广东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宁静的史铁生
- ·读《我与地坛》有感
- ·静夜随思(我与地坛|史铁生)
- ·史铁生作品选:写作四谈
- ·雨巷赏析
-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 ·高一册背诵内容
-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参
-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参
-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参
- ·语文学习资料——诗经名篇选读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要说的三句
- ·苏教必修三《祖国山川颂》《肖邦故园》
- ·《大堰河 我的保姆》同步练习(免费)
- ·戴望舒诗选
- ·原毁译文与原文
- ·语文教学中的亲情渗透
- ·我读鲁迅
- ·艾青《大堰河——我的褓姆》赏析
- ·大堰河——我的保姆
- ·生命与自然的默契——解读《我与地坛(
- ·《我与地坛》中的母爱描写
- ·解读《我与地坛》的生命哲学
- ·无边母爱 轻轻抒写——品读《我与地坛
- ·母亲的高贵在灵魂——浅析《我与地坛》
- ·中华民居:江南水乡
- ·读《我与地坛》
- ·在宇宙欲望里度化的生命——赏析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