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项脊轩志》新解

《项脊轩志》新解

浏览次数: 34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项脊轩志》新解,



《项脊轩志》是明代优秀散文家、唐宋派代表人物归有光的代表之作,被选入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认为该文“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教师参考用书》则认为该文“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而我们以为这样理解有点狭隘,本文所抒发的情感应该是十分复杂的,不仅仅是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还表达了渴望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强烈愿望、抒发了辜负亲人殷切期望的深深的内疚之感,以及表现了自己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泽被后世是每一位封建士大夫的强烈愿望。《千家诗》中的《神童诗》云:“遗子满籯金,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在封建社会每一位有志之士都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玉殿传金榜”,认为“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也许正是这种急切博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心态让他感到家道中衰的悲哀。《项脊轩志》的第三小节这样写道:“迨诸父异爨,门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这是一段充满了忧虑和悲哀色彩的语句。家道中衰,家族不是在发展壮大,而是内部割据,这惹得少有志向的归有光十分的怨恨和无奈,这更加深了他要勤奋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念头,因为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家族衰落的局面。另外,从《项脊轩志》这一文章题目的出处来看,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经居住在太仓县项脊泾,年轻的归有光不仅把“项脊”用作自己的书斋名,而且用作自己的别号——归有光自称“项脊生”。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成有追念祖先的意思,另一方面我们更应看到,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渴望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以“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为恨事”。

而归有光却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因此,他的家人却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 他年幼时,他的母亲周氏经常在半夜督促他背诵《孝经》一类的应考书籍,如果能诵读熟练,倒背如流,他的母亲才感到高兴。甚至后来归有光五十七岁落第回昆山老家时,他七十八的老父亲盼著、望著,终于熬不到儿子通过联考,怀着一肚子怨气,灰心丧志地与世长辞了。他的老祖母也是如此,殷切教导他“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在孙子读书时,拿来一块象牙笏板,告诉孙子说:“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望孙成龙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正是家人的殷切期望,使他倍感压力,为自己不能早日金榜题名而感到深深的内疚。所以他在第三节中写道:“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他要把这种深深的内疚化为奋进的力量。嘱托“他日汝当用之”的老祖母去了,问“儿寒乎?欲食乎?”的母亲去了,“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妻子也去了,但项脊轩依然还在,作者博取功名的壮志没变。“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归有光35岁时,他考中举人。作者在考取举人后回到故居告慰亲人,也是勉励自己。如果说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象征着作者的小有建树,那么作者在向亲人们宣誓,他日他一定会让他自己的功名事业根深叶茂,庇荫子孙,泽被后世。

作为才华横溢的归有光是不相信自己被埋没的,他相信是金子终究要发光,“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他在文章中以蜀清和诸葛亮自比。“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相信自己早晚会有一天他会象蜀清和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泽被后世。别看现在“余区区处败屋中”,无人知之,将来我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现在别人嘲笑我身处陋室还自鸣得意,犹如“坎井之蛙”,那是不了解我的远大志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原来的教参和现在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都理解成“作者以坎井之蛙自喻,自我解嘲”,“和盘托出自己生不得志的感慨”,我们认为这误解了归有光原文的内容,把自己比作坎井之蛙并非“自我解嘲”,而是嘲笑别人见识浅短,并且,作者年纪当时也只不过十八九岁,应试的失利尚没有打击他的年少气盛,他对明天的“奇景”满怀自信,相信明天会更好。




《项脊轩志》新解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项脊轩志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