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浏览次数: 73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杜甫草堂,
冀国夫人任氏保卫成都,名垂青史,受到人们的尊崇。遂为她立祠纪念。又因任氏从小生活在浣花溪畔,以后占杜甫旧居为别宅,又有"舍宅为寺"的善举(参见前文),所以纪念她的祠宇就建在浣花溪边,与杜甫草堂和梵安寺(今草堂寺)相邻,其祠称"冀国夫人祠"。但因任氏的出生和事迹与浣花溪有关,故人们多称她为"浣花夫人",称其祠为"浣花祠",这样反更亲切,也更具传奇色彩。
自唐代kai始,成都兴起了"浣花日"这一游赏活动。所谓"浣花日",即农历四月十九,传说中任氏的生日,足见"浣花日"也与纪念任氏有关。宋人任政一在(游浣花记)中详细地描述了"浣花日"的空前盛况:"……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词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以名其游与其日。凡为是游者,驾舟如屋,饰以绘彩,连椅衔尾,荡漾波间,萧鼓弦歌之声,喧閧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而往,里巷闻然。"可见吸引力有多么大!这样一次盛会,地方官照例是要带头出游,与民同乐的。据元人费著《岁华记丽谱》记载:"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及期,……或以坐具列于广庭,以待观者,谓之邀床,而谓太守为邀头。"因此,浣花盛会又有"邀头大会"之称。
现在的浣花祠,为清代重建,祠内原有浣花夫人泥塑像,惜乎毁于文革中。1982年,由我省雕塑家赵叔同先生重塑。塑像着重表现了这位女中豪杰英武果敢的气概,令人怀想起她亲率勇士保卫成都所建立的殊勋祠内正殿两侧悬有清代大学者俞抛所撰,现代人江庸补书的一幅槛联:
新、旧书不详冀国崇封,但传奋臂一呼,为夫子守城,代小郎破贼;
三、四月历数成都盛事,且先邀头大会,以流筋佳节,作设帐良辰。
此联构思巧妙,追古抚今,时空交错,文采飞扬,对仗工稳,堪称佳作。上联追述史实,赞誉浣花夫人的英雄事迹,是纵写;下联则记叙三、四月的邀头大会为成都游赏活动中之最盛者(任政一《游浣花记》早有记载:"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甚"),是横写。下联中有所谓"流觞佳节","设悦良辰"等语。前者系指传统的上已节。古代,在每年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都按习俗结队到水边嬉游,以消病除灾,称为"修楔"。后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永和九年(353)三月上已日,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的兰亭,与一般文人作曲水流觞之饮(在回环曲折的溪流中置酒杯,顺水飘流,人列坐溪边,杯漂至则取而饮之),并作《兰亭集序》以纪其事,此举遂为后人效仿,故联中称三月三日为"流觞佳节",而"设帆良辰"则指任氏生日(古称妇女生日为"设帆")。在唐、宋、元三代,任氏生日一直是四月十九日,游浇花也在这一天;但到了明代却改为三月三日,这大概是因浣花日与上已节都以水边嬉游为主要内容,时间也相去不远,所以人们干脆将二者合而为一,把著名的流觞佳节,作为任氏的生日来纪念,从中也见出这位女英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12)梅园:梅园,位于草堂的西北角,占地数十亩,原是一处私家花园,也是建国后划归草堂管理的。
过诗史堂折而向西,经水槛,穿月洞门,梅园就在眼前了。此时,你站在月洞门外,便可见一座四层砖塔耸立湖畔,一座曲桥横跨湖上,塔名"一览亭"。取杜甫《望岳》诗"一览众山小"的句意。塔影倒映水面,与曲桥形成绝妙的呼应,而月洞门则成了取景框,在它恰到好处的取裁下,塔、桥、湖、花、树,浑然构成一幅精美的画面,难怪许多游人以此为背景,留下自己的倩影。而如果你是由北大门入园的话,则可见到迎门而立的一组大型假山造型--"剑壁奔泉"。那峥嵘的峰峦,险峻的绝壁,深幽的沟壑,奔泻如练的清泉,经过园艺师们精心的布局安排,艺术地再现出天下名关剑门的奇景,令人叫绝。
梅园划归草堂后,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特别是1958年挖掘了一个二十多亩水面的人工湖, 1985年又扩建了"待雪苑"之后,其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已成为草堂内一处颇具特色和魅力的园中之园。
顾名思义,梅园内的植物以梅花为主,间植海棠、玉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水面则养荷,从而形成浓郁的川西林园风格。每当冬去春来,园内灿若烟霞的红梅,或红或粉的海棠,纤尘无染的玉兰次第开放,满苑繁花在一泓碧水的衬映下,更显出无尽的妖饶与恣媚来。在春意最浓、花事最盛时候,你如果登上一览亭,凭窗俯瞰,那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与远处的平畴绿野,工部祠堂。草堂古寺的翠竹苍楠融汇在一起,奔来眼底,顿会使你心旌摇动,神采飞扬,逻思无际。成都市民都爱选择这个季节前来游春踏青,人们沐浴在大好春光中,陶醉于花的世界里,无不乐而忘返。到夏天,池中荷蕖又占尽风流,给炎暑注入了几分清凉,让人消去许多暑意。夏去秋来,梅园又有新的去处。这时你可步入听秋轩,朝新辟的待雪苑内举目而望,便能见到树树枫叶,经霜而色红似火,仿佛正笑待严冬的到来。
梅园,处处是画,时时为诗,秀丽而略带几分粗扩,宁静中透出些许热烈,确实是一处令人难忘怀的园中之苑。
杜甫草堂
冀国夫人任氏保卫成都,名垂青史,受到人们的尊崇。遂为她立祠纪念。又因任氏从小生活在浣花溪畔,以后占杜甫旧居为别宅,又有"舍宅为寺"的善举(参见前文),所以纪念她的祠宇就建在浣花溪边,与杜甫草堂和梵安寺(今草堂寺)相邻,其祠称"冀国夫人祠"。但因任氏的出生和事迹与浣花溪有关,故人们多称她为"浣花夫人",称其祠为"浣花祠",这样反更亲切,也更具传奇色彩。
自唐代kai始,成都兴起了"浣花日"这一游赏活动。所谓"浣花日",即农历四月十九,传说中任氏的生日,足见"浣花日"也与纪念任氏有关。宋人任政一在(游浣花记)中详细地描述了"浣花日"的空前盛况:"……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词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以名其游与其日。凡为是游者,驾舟如屋,饰以绘彩,连椅衔尾,荡漾波间,萧鼓弦歌之声,喧閧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而往,里巷闻然。"可见吸引力有多么大!这样一次盛会,地方官照例是要带头出游,与民同乐的。据元人费著《岁华记丽谱》记载:"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及期,……或以坐具列于广庭,以待观者,谓之邀床,而谓太守为邀头。"因此,浣花盛会又有"邀头大会"之称。
现在的浣花祠,为清代重建,祠内原有浣花夫人泥塑像,惜乎毁于文革中。1982年,由我省雕塑家赵叔同先生重塑。塑像着重表现了这位女中豪杰英武果敢的气概,令人怀想起她亲率勇士保卫成都所建立的殊勋祠内正殿两侧悬有清代大学者俞抛所撰,现代人江庸补书的一幅槛联:
新、旧书不详冀国崇封,但传奋臂一呼,为夫子守城,代小郎破贼;
三、四月历数成都盛事,且先邀头大会,以流筋佳节,作设帐良辰。
此联构思巧妙,追古抚今,时空交错,文采飞扬,对仗工稳,堪称佳作。上联追述史实,赞誉浣花夫人的英雄事迹,是纵写;下联则记叙三、四月的邀头大会为成都游赏活动中之最盛者(任政一《游浣花记》早有记载:"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甚"),是横写。下联中有所谓"流觞佳节","设悦良辰"等语。前者系指传统的上已节。古代,在每年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都按习俗结队到水边嬉游,以消病除灾,称为"修楔"。后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永和九年(353)三月上已日,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的兰亭,与一般文人作曲水流觞之饮(在回环曲折的溪流中置酒杯,顺水飘流,人列坐溪边,杯漂至则取而饮之),并作《兰亭集序》以纪其事,此举遂为后人效仿,故联中称三月三日为"流觞佳节",而"设帆良辰"则指任氏生日(古称妇女生日为"设帆")。在唐、宋、元三代,任氏生日一直是四月十九日,游浇花也在这一天;但到了明代却改为三月三日,这大概是因浣花日与上已节都以水边嬉游为主要内容,时间也相去不远,所以人们干脆将二者合而为一,把著名的流觞佳节,作为任氏的生日来纪念,从中也见出这位女英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12)梅园:梅园,位于草堂的西北角,占地数十亩,原是一处私家花园,也是建国后划归草堂管理的。
过诗史堂折而向西,经水槛,穿月洞门,梅园就在眼前了。此时,你站在月洞门外,便可见一座四层砖塔耸立湖畔,一座曲桥横跨湖上,塔名"一览亭"。取杜甫《望岳》诗"一览众山小"的句意。塔影倒映水面,与曲桥形成绝妙的呼应,而月洞门则成了取景框,在它恰到好处的取裁下,塔、桥、湖、花、树,浑然构成一幅精美的画面,难怪许多游人以此为背景,留下自己的倩影。而如果你是由北大门入园的话,则可见到迎门而立的一组大型假山造型--"剑壁奔泉"。那峥嵘的峰峦,险峻的绝壁,深幽的沟壑,奔泻如练的清泉,经过园艺师们精心的布局安排,艺术地再现出天下名关剑门的奇景,令人叫绝。
梅园划归草堂后,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特别是1958年挖掘了一个二十多亩水面的人工湖, 1985年又扩建了"待雪苑"之后,其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已成为草堂内一处颇具特色和魅力的园中之园。
顾名思义,梅园内的植物以梅花为主,间植海棠、玉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水面则养荷,从而形成浓郁的川西林园风格。每当冬去春来,园内灿若烟霞的红梅,或红或粉的海棠,纤尘无染的玉兰次第开放,满苑繁花在一泓碧水的衬映下,更显出无尽的妖饶与恣媚来。在春意最浓、花事最盛时候,你如果登上一览亭,凭窗俯瞰,那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与远处的平畴绿野,工部祠堂。草堂古寺的翠竹苍楠融汇在一起,奔来眼底,顿会使你心旌摇动,神采飞扬,逻思无际。成都市民都爱选择这个季节前来游春踏青,人们沐浴在大好春光中,陶醉于花的世界里,无不乐而忘返。到夏天,池中荷蕖又占尽风流,给炎暑注入了几分清凉,让人消去许多暑意。夏去秋来,梅园又有新的去处。这时你可步入听秋轩,朝新辟的待雪苑内举目而望,便能见到树树枫叶,经霜而色红似火,仿佛正笑待严冬的到来。
梅园,处处是画,时时为诗,秀丽而略带几分粗扩,宁静中透出些许热烈,确实是一处令人难忘怀的园中之苑。
杜甫草堂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谁能成为杜甫草堂形象大使
- › 古代诗词中的杜甫草堂
- › 杜甫草堂
tag: 杜甫草堂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推荐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