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草堂概况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杜诗杜画
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经历代维修重葺而保存至今,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在此建立纪念馆,1985年改称杜甫草堂博物馆。建馆以来,不懈地开展文物和资料的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工作。在收藏方面,就其有关杜甫这一专题而言,现已可称为国内的文物和资料中心。而馆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历代根据杜甫诗歌创作的书画作品。
诗、书、画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总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谈起诗歌所表现的具象,人们常道"诗中有画",而说到绘画意境地的高妙,则称"画中有诗"。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诗宗,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被誉为"集大成"者,而且也是一位深谙传统书画创作个中三味的鉴赏和评论家。他在观赏前辈和当代著名画家顾恺之、曹霸、韩斡的神韵与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而他的大量诗作,又以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气势的跌宕激越、风格的沉扬顿挫以及形象的生动和深远,被后世大量创作,既再现了原诗的风采,又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杜甫草堂博物馆作为收藏有关杜甫的文物资料最集中的地方,当然也搜集这些以杜诗为题材的书画作品,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现馆藏数量已达数千件。在书法方面,既有明:董其昌、张瑞图、傅山、邓变、刘墉、何绍基等墨宝,又有近现代名家吴昌硕、康有为、章炳麟、于右任、沈尹默、叶恭绰、郭沫若、林散之等的手迹;而绘画除包括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等现代大师的精品外,还有于非闇、吴湖帆、李苦禅、吴作人、陈半丁、陈之佛、贺天健、陆俨少、朱梅屯阝等等各具鲜明特色的著名画家的佳作。纵观全部藏品,可谓名家荟萃、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主要景点
1)南大门:
今日人们游草堂,不外两条路线。一是、进草堂北大门;一是入南大门。其实,严格说来,这南、北两个大门,原本都不是杜甫草堂的门--南大门是原草堂寺的山门,北大门则是梅园的进口,而草堂寺与梅园均是建国后划归草堂统一管理的。杜甫草堂真正的入口--正门,在原草堂寺山门(今南大门)西南侧,因其没有处在现在的交通要道上,一般游人不从此进园,反而出现了杜甫所描绘的"幽栖地僻径过少"的景况。不过,这样倒也好,当你来到显得寂寥空旷的正门时,不是可以想见出当年杜甫幽居于此的生活状况,领略些许空灵静谧的意境吗?
正门面临浣花溪,为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在莹莹绿水映带下,一堵粉壁青瓦、体量适中的照壁耸立于门前,庄严之气由此而生。照壁是依寺观、祠庙的形制所建,它在草堂建筑群与原野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免使庭园景色被一览无余,增加了景观的纵深感和含蓄感。门两侧有八字粉墙,与照壁相呼应,园内高楠修竹那关不住的绿荫,从墙头流溢出来,幽意顿生。这一切,不仅使得正门区域显现出简洁素朴的风格,而且也决定了整个草堂建筑是兼具纪念祠宇、官署以及民居三者风格特点的结合体。
杜甫草堂
- › 谁能成为杜甫草堂形象大使
- › 古代诗词中的杜甫草堂
- › 杜甫草堂
tag: 杜甫草堂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 ·勾引是一种幸福的沉醉——赵鑫珊所说的
- ·戈多·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 ·杜甫简介
- ·也谈阿Q
-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
- ·以变说变[《变形记》教学札记]
- ·说“木叶”探究活动
- ·杜甫律诗五首
- ·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节选)
- ·《杜甫律师五首》教学设计示例(一)
-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 ·李白书生气
- ·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
- ·替阿Q挽回点面子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参——
- ·守护月亮的树__忆庄子
- ·晚年冯友兰
- ·我读寒山寺|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谢冕
- ·林庚
- ·《阿Q正传》何以跑进了《彷徨》
- ·波羅蜜忍辱研究---阿Q型忍辱
- ·这个阿Q令人作呕——评电视剧《阿Q的
-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 ·《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