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文章的立意2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文章的立意2

浏览次数: 755次| 发布日期:09-04 02:27:13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文章的立意2,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轻波荡漾,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越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还从来没有留心将每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地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的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地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这时候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干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互相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时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进一步深入内心,给读者以震撼)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被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和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感动是心灵的发现,感动是精神的超越,是人间真情奏出的美妙乐章。文章立意稳,选材实,行文细,由小而大,见微知著,于朴实中见深邃,清新动人。遣词造句能引人联想,值得反复品读、玩味)

和 为 贵

何为贵?和为贵也。大至天地万物,小至亲友近邻,远涉国际外交,近到待人接物,和,都是不可或缺的诤友。(开宗明义,不绕弯子,50字见出立意之重)

自然界的发展不可无“和”。古语云:天地和而万物生。正是因为有“和”,日月才能撒播光明于乾坤,大地才“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正因为有“和”,山水才能演绎“青山长在,绿水长流”的传奇,才能呈现“山如眉黛凝,水若眼波横”的柔美;正是因为有“和”,风雨雷电才能奏出雄伟的交响,春夏秋冬才能周而复始地循环。“和”,使自然界产生,使自然界发展,使自然界美丽以多姿,神秘而多彩!

人际关系不可以无“和”。无论是“和气生财”或是“家和万事兴”,都向我们传达着一个信息:“和”是人际关系的减震器、润滑油,是生活的芳香剂。“和”,可以在我们出现误会、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充当调停人,化一场既恼人难堪又剑拔弩张的干戈为玉帛。所以,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几乎兵刃相向时,为何不试着听从“和”的召唤和教诲,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冷战静坐相对无言时,为何不让“和”来解开我们心中的乱结,诚心真意地给对方一个友好的微笑?“和”,是针线,轻柔地缝补着我们生活中的裂痕;“和”,是光热,驱散着我们心中的阴云和寒冷。

当然,“和”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退让。求“和”,应理解为追求和睦、和平、和谐,而不是无原则地打着“和”的旗号,做着与“和”背离的事。“和”有其自身的原则和尊严。和为贵,便是当我们错误地责怪了别人时。向别人诚挚地道歉;也是当别人被我们错怪时允许他们据理力争。这也是“和”,是让“和”有更正确的立足点。(有思辨性。有针对性)

“和”,如阳光,可以溶解心中的坚冰;如春风,可以拂去心中的阴霾;如火炬。可以照亮人际的天空!“和”使人与人沟通更加有效,更加畅通。

“和”,如清泉,如明镜,善鉴万物。她不仅折射出我们心灵疆域的宽广与否,更映射出我们心灵宇宙的博大和深邃的程度。

“和”,以其深刻的内涵与博大的包容,养育了自然,化育着人类,散发出迷人的馨香,旷远而持久,神圣且宝贵!

【简评】本文以高远的立意取胜。行文紧扣题目“和为贵”,首先从“自然发展不可以无和”人手,阐明“和”的重要;接着从“人际关系不可无和”切入,进一步阐述“和”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但作者并未就此收束,而是辩证地指出,“和”也不是无条件地退让,“和”也有其自身的原则和尊严。点到为止,很有分寸。中心论点突出,有足够的高度。特别是第4段末“和为贵,便是……让‘和’有更正确的立足点”的补充,体现了讲道理的严密性和带给人的启发性。

误区导诊

误区之一,另起炉灶。置原话题于不顾另题作文。有的考生绕开话题,另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就好比人家给你一条鱼,让你做一道菜,红烧也行,清蒸也可,可是你不用这条鱼做菜,却拿一块肉去做菜,当然不合人家的要求和口味!

误区之二,缺乏自信。因缺乏自信,怕立意平平别人不买账,就跟自己过不去,专拣那些看似新颖深刻而不适合自己写,或写不深写不好的中心。

误区之三,误以文题为主题,主题错位,主题不健康,主题过大,立意浅薄,就事论事,缺少开掘,立意陈旧,立意模糊,一事一旨、多个中心,牵强联系,主题艨胧,缺乏联系,过于直白,不合时宜等。

误区之四,不留心身边的小事,平时缺乏良好的思考习惯,写作文时找不到灵感。

误区之五,所选小事无典型性,缺乏普遍意义,不能说明“大”道理,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达不到那种让读者“一见钟情”的效果。

误区之六,小的“事”与大的“理”之间缺乏相似性,议论起来势必牵强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误区之七,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成了真正贬义的小题大做,无形中减弱了主题的“重量”。

考场导练

1.根据下面一则寓言的寓意,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体会,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有一个人买来一头驴,他让它拉车,它却站着一动也不动。这个人以为它没吃饱,便给它拿来了饲料。但这头驴把肚子胀得滚圆,仍然站着一动也不动。

“也许它不会拉车吧。”赶车人想。他借来一匹马,让它拉车给驴看。马示范完了拉车的动作,驴还是站着不动。

“也许马示范得不好吧。”赶车人又这样认为。他借来一头牛拉车给驴看,驴站在一旁没精打采地东张西望,一点也没有心思看牛拉车。

赶车的人气极了,挥起手中的鞭子向驴屁股狠狠地挥去,只见驴熟练地拉着车大步地往前赶去。

“你会拉车,为什么一直站着不动?”赶车人问。

驴回答说:“你一直没有挥鞭子。”

2.阅读下面一段话,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性随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yin幔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1)犹太人给自己订下了613条戒律,而为了和非犹太人和平共处,他们仅提出7条各民族通用的戒律。

(2)唐代韩愈在《原毁》中提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别人的要求宽容而简单。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怠慢人;对别人要求宽容而简单,所以别人就乐意同他交好。)

请联系社会生活,以“与人相处”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文章的立意2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考作文  文章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