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选材2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选材2

浏览次数: 631次| 发布日期:09-04 02:27:13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选材2,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选材2

 

误区导诊

议论文的选材,要以是否具有极大的说服力为目标,从“是否平近”、“是否变通”、“是否深刻”、“是否创新”等几个方面衡量,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否做到选材平近

1.禁放弃生活,追求书本。

有些同学一下笔就是左引右证,书卷味极浓。这样一来就容易陷入玩文字游戏的尴尬的境地。当然,书本里的材料可以用,但用多了,味就变了;用的人多了,难以出类拔萃。其实生活就是一部素材丰富的书。放弃对生活素材的选择和提炼,就等于对金山视而不见。

2.禁放弃高雅,追求通俗。

有人认为,追求材料的平近,就是追求材料的平民化,就是追求作文的通俗化。高考作文讲究文章质量的高档次,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雅。讲究作文选材的生活化、平近化,不是放弃高雅的内富而去追求通俗化。恰恰相反,是对高雅内容的多元化的运用。

3.禁放弃深刻,追求浅显。

有的同学一写到生活就是将“小”、“浅”等字眼一路挂过去,直到文章结束。对生活缺乏思考,缺少提炼。所以总是干涩而肤浅。生活处处是学问,处处是思考,也可以认为处处是深刻。对身边人、事,要擦亮眼睛观察,更要敞开思想思考,将“宏大”、“深刻”作为永恒追求的目标。

二、是否做到选材之变通

1.忌原文照搬,不动笔墨。

有时候.作文借用其它材料,没有对原材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剪裁、修枝、提升或者改换角度,而是对原材料“不动笔墨”,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这样,文章不仅有抄袭的嫌疑,而且因缺乏新意而拿不到高分,造成作文的失败。

2.忌借用不巧,角度不新。

有些同学在选择材料时,对原材料是采取借用其含义,但表现出来缺乏新意,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究其原因,一是对原材料的引用,所选择的角度不新,造成只是借用。而非巧借;二是引用的方式缺乏变化,没有顺材料而变、顺主题而变。缺乏相互变通、灵活运用的借用是不能作为我们创新的手段的。三是借用缺乏权威性。如在作文中为证明观点,不宜引用我同学怎么说,或父母怎么说,或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如何等。因为这种论据不具备名人性、代表性、真理性,所以其权威性不强。基于这点,我们在作文选材时,应该巧借材料的角度,让所选的成为真正新颖之材,而不是旧调重弹。

3.忌引文粗糙,连篇累牍

要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用的资料必须精粹,必须准确无误。我们所说的“精粹”,就是指少而精。如果需要变换角度的材料过多,就会给人一种堆砌材料之感,从而缺乏必要的力度;如果引用的材料过长,就会使文章显得庞杂、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而我们所说的“准确无误”,就是指内容与原文吻合,而且所引申出来的新的含义与原文要相关联,而不能“八棍子打不到一块”,更不能张冠李戴,漏洞百出,闹出笑话。同时,对要借用的资料,理解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有针对性,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一定要从最关键、最能挖掘新主旨的地方人手,不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管有用没用全部照抄照用。

三、是否做到选材之深刻

1.除细碎繁琐,缺乏提炼。

有的作文在引用材料时“捡到篮里就是菜”。其材料零散、琐碎,鸡毛蒜皮,没有放到大熔炉里去炼一炼。所以,文章读起来不顺畅,内容没有力度,站立不起来,显得层次较低。有些作文所引述的材料,虽然有情有义,但是在特殊情景下发生的特殊事情,缺乏代表性,说服力不强。

2.浮萍半两,缺乏深邃。

选材是手段,为主题服务是永恒不变的。所选择的材料必须要能够使主题深刻,带有鲜明的思想性。蜻蜓掠水是不着痕迹的或仅留点痕迹,那水中的美妙世界怎能展现在眼前呢?所以,对于材料的选取,必须要有预见性,要知晓此材料的价值有多少。不能随便拿起棍子当吹面竿。即使是平凡的小事,也要一定弄出个奇特来。学习蜻蜓。只会使高考作文缺乏厚度,失去得高分的机会。

作文说到底是一个“深”字:深邃的眼光,深刻的思想,深沉的感情等。然而,如果作文在选材上只做“半两浮萍”,而不做一只深刻的鲲鹏。那永远只是与高分无缘者。面对五彩斑斓的生活,我们要擦亮眼睛,让那些灰色的生活亮丽,让那些亮丽的生活更靓。要做到这些,唯一一条捷径是拥有深邃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色彩下面的清晰的深刻的思想或浓浓的深沉的感情。去掉浮萍,扎根深沉的生活泥土,洞悉泥土中那动人的芳香,让文章真正深刻起来,深沉起来。

3.平凡粗放,缺乏细腻。

作文要让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除了深刻外,还要具备细腻。而有些文章是平凡的,不是精致的;是粗放的,不是细腻的。作文的关键在于具体到“点”,而不是涉及到“面”。对于说理性的作文来说,细腻的“点”,可以深刻见底;对于记叙类的作文来说,细腻的“点”,可以真情感人。所以,无论怎样,去掉粗放的“面”,还来细腻的“点”,是正确的选择,做到了这点,离经典二字也就不远了。

四、是否做到选材深刻

1.去老朽陈腐,新鲜感不足。

作文所选的材料都来自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一些历史题材,人物逸事。由于人事都具有当时明显的时代烙印,所以时代感不强;而且有些同学仅仅是将这些材料堆叠在一起,没有代感不强;而且有些同学仅仅是将这些材料堆叠在一起,没有作任何的拓展与延伸,做不到“吐故纳新,旧题新作”,从而造成材料给人以一种老朽陈腐之感,缺乏必备的新鲜感。

2.去书斋味极浓,现实感不足。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有不少的文章缺乏现实生活的内容,不善于巧换角度,不能够围绕话题联系自己、他人、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实际,只在已有的诗词文句或已学过的课文中打转。使文章和现实生活完全处于隔离的状态。现实感严重不足,给人“为作文而作文”“关起门来作文”“玩文字游戏的作文”等感觉,使得一些作文华而不实,缺乏引人深思的力量和效果。

3.去滥用热点,驾驭力不足。

有些考生具有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的意识,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引述热点,利用社会热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但把握热点的能力不够,使引用的话题显得生硬而牵强,甚至出现偏题现象。虽然,引入热点,具备较强的现实感,但何事都要恰当,注意一个度,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病文诊断

湖北卷高考作文题为: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部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语言的回归

①某校为鼓励学生学习外语规定早餐时间禁止使用汉语;综艺节目中叫嚣的是诸如“好好可爱”般错位的形容词;中国人对于外语学习的热情让你一闭眼以为自己到了牛津,睁开眼才发现自己是在天津;广告,报纸更是错字连篇……

②这是一个拥挤的时代,英语、法语、德语等等冲击着我们的听觉,而我们的母语被挤下了应有的位置,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中文系没有外语系火爆,汉语在一片加强声中被削弱;这是一个工具主义肆虐的时代。汉语再也不见唐诗宋词中的娇柔美丽,而成为一种便于生存随手把玩的工具;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的少年作家们扮成贼来窃取汉语的尊严,又或睥睨地将文字如橡皮泥般把玩,当然少不了道貌岸然者扮演“文学的捍卫者”。身边上演一出出戏剧,吸走观众的目光和钞票,甚至语言成了必不可少的道具。

[1] [2] [3]  下一页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选材2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考作文  文章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