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地平线教学设计

地平线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883次| 发布日期:06-12 10:42:24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地平线教学设计,

地平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述:下面咱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大家用琅琅的书声、精彩的发言来证明我们是最棒的!好不好?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
    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3、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 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 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
    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
    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渭、咀、嚼
    ①、“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
    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
    ②、“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
    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2、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14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
    倾听。(读后评议)
    3、课文读通了,但又读懂了多少呢?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
    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自然的、人生的)
    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
    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谁来带我们看
    看那道地平线?指名朗读。
    2、解读地平线:
    ①、读一读有关语句,想一想地平线的样子,看一看屏幕中的彩
    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②、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谁来
    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
    一次的追寻。
    2、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但”字分
    清经过与结果)
    3、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拼命”)结果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心情的
    急切,结果的神秘。)
    (我拼命地踩着自行车,车轮飞转,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哪儿去。)
    (这地平线多神秘呀,怎么我追了半天,明明已经追到了它,它
    却神秘地跑到了远方去了。)
    4、指导朗读。
    五、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就在“我”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
    2、第一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分清角色,思考:从“我”
    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
    “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第二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体会一下“我”的心情。
    (急切、好奇)
    4、第三次分角色有感情朗读6—11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读。
    5、解读第二次追寻:带着几分疑惑,“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画出“我”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然而”)
    6、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
    自然段。
    7、出示第13自然段:
    ①、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
    ②、“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③、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
    ④、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
    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
    (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
    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
    8、指名朗读13自然段。
    六、解读“人生的地平线”。
    1、师述: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
    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
    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①、 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
    ②、 (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
    ③、 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②、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
    (追寻的内容和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呢?
    ③、反复诵读:
    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20岁、30岁、40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
    也许,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读)
    也许,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读)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齐读)
    3、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
    七、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现在,林老师要问你,地平线是什么,你的答案会变得丰富起来吗?地平线是——
    结束语:
    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
    《地平线》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带回副优美的图片,想欣赏一下
    吗?(好)
    师放从各个场景拍摄的地平线图片,同时解说: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傍晚,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广阔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都有你绰约的身影,美丽的地平线,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各处地平线的放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从而感受它的美。)
    二、初读自然的地平线。
    1、师:老师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小时候追寻的又是什么样的地平线呢?
    (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一名同学读课文后,其他同学回答老师进出的问题:小时候作者追寻的是大自然中的地平线,长大后追寻的是人生的地平线。(同时师板书)

[1] [2]  下一页


地平线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