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教案全册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教案全册

浏览次数: 205次| 发布日期:06-12 11:01:49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教案全册,
(注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四、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2、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六、比较分析,学生自主阅读,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课文题目  景物特点  写景目的  写景方法    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三峡             湖心亭看雪             
七、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说明作用。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串讲课文,弄懂大意 
2、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1、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2、翻译“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   箪dan  汲ji   俦chou  觞shang 
三、串讲课文,疏通大意 
四、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1、完成p131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教案全册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 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 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  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 
——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也说明陶渊明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6、“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学笔法加的品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三、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写作特点 
①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②多用否定句。 
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③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并默写

马说
[学习重点] 1、说的文体特点  奇巧而善辩  “文艺性的议论文” 
2、《马说》的寓意  比喻说理 
3、虚词“也”的用法,体会文中的“气” 
 [学习难点] 1、由“马”到“意”,透过文中情,体会文中气 
2、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文学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文学研究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法初探] 1 链接教学,决不满足于某一课的内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课内容为核心,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地阅读 
 2、初步的研究性教学,一课上完,不以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为满足,而是重新提给学生新的问题。一课上完是终点,同时也是起点,是某个问题研究的起步。 
 3、主张“情气说”,作者写时以情使气,以气结句,我们读时反过来由句寻气,由气悟情 
 [教学过程] 
(一) 课前 准备 
 1、马年说马  学生说有关马的成语,指名另一个学生解释 
 2、教师说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伯乐相马”“知己”这个词的来历(见大屏幕)“知己---彼此互相了解而情深意切的人”见《战国策---楚策四》 
(二)韩愈其人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 请看下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教案全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