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

浏览次数: 35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3.(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及中心。
 (2)思考课文预习提示。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什么是象征手法?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 又有区别:(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3.“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4.导语
三、正课
1.读一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又怎么概括?
讨论、明确。全文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2.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它“不平凡”的含义。
3.提问: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
4.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5.动手在第三部分文中找一找体现白杨树外形、色彩,风格的词,并把它们标记下来。想一想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哪个。它的含义又是什么?
四、小结
  散文的开头从赞美白杨树不平凡起笔,没有说理由,因为这是这篇课文的主线。写高原景色,一波三折,先是有壮美的感觉,同时又产生倦怠、单调,这一扬一抑之后才让白杨树出场。从白杨树生长环境、广袤的大自然又收缩到特定环境的一点,这是由面到点。从远视哨兵似 的白杨树,到近视干、枝、叶、皮的细致描写,这叫由远及近的描写。
五、作业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细读课文第四部分,思考课后练习二、三题。
 2.就课文不明白的地方质疑。
二、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就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自身的“形美”及白杨树内在的“神美”作了讲析。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排比、反问连用句。
三、正课
1.读一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看一看句法有何变化。
(2)提问: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
(3)提问: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 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
(4)提问: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2.读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问:“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2)提问:“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
(3)提问:把白杨树和捕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
 3.提问:课文语言运用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说。
四、小结
  《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文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这篇散文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术魁 力非同小可。把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神”是作者“礼赞”白杨的根本。“形”是作者工笔细描的白杨树外貌,是作者笔下的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黄土高原。这篇散文能够广为传诵,与它的“神不散”有很大关系。结构上有疏有密,有散有拢,线索清晰,层次井然,作者淋漓尽致的抒情,一切都让白杨树的神韵风采活现于我们的面前。真是一篇难得的好范本。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7.白杨礼赞
茅 盾
全文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七、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这个单元欣赏小说。所选的五篇古今中外的小说;有的揭示旧时代的“国民性”问题,有的鞭挞见风转舵的丑恶现象,有的歌颂杀富济贫的英雄豪情,有的表现少年成长的历程…题材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彩。欣赏这些小说,要重视扩展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趣
味。              
11.孔乙己
 鲁 迅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精巧含蓄的布局。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难点
1)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精巧含蓄的布局。
2)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
3.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理解介绍鲁镇咸亨酒店大概情况的作用。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三、正课
1.速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
开端:(开头3段)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大概情况,做为孔乙己出场的背景。
发展:(4—9段)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表现孔乙己是大伙的笑料。
高潮和结局:(l0-13段)写孔乙己第二次出场,表现孔乙己被打折腿后的遭遇。
2.提问:小说开头写穿长衫的和短衣帮酒客在喝酒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提问:小说写“我”一这个12岁的小伙计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有3种作用。
4.提问:小说开端介绍鲁镇酒店的大概情况有什么作用?
四、小结
  课文的前3段是小说的开端,它介绍了鲁镇咸亨酒店的大概情况。这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环境,展示了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五、作业。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阅读全文,质疑。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三、四题。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说的情节以及社会环境,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三、正课
1.提问: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讨论并归纳:
(1)概括介绍:
(2)肖像描写:
(3)语言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2.提问: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3.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4.提问:小伙计的笑,掌柜的笑,短衣帮的笑,小孩的笑各是什么样的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