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
浏览次数: 35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
七、教学后记:
27.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c
2.难点
1)翻译文言文。 2)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三、正课
l.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6.请学生翻译全文。
7.朗读全文。要求熟读,琅琅上口。
四、小结
1、一词多义
虽 生 见 然
2、古今词义
党 向 尝 游
3.虚词
五、作业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熟读全文,就文章大意质疑。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翻译全文,初通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文章主要内容。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读得琅琅上口。
2.提问:文章开头说“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他对作文章想到什么?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讨论并归纳:“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第二个问题可各抒己见)主要观点:文章的语言、技巧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学会,但文章中所体现出作者的思想、精神、气质则必须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不是学会的。
3.提问: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如何证明他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作者提出观点后,先引用孟子的话为道理论据来证明,然后举孟子,司马迁二人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
4.提问:第二段作者为什么“决然舍去”?
讨论并归纳:
1)所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2)所见者:不过数百里之间,不足以自广。
3)所读者:百氏之书,古人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5.提问:作者“决然舍去”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厂大。以养其浩然之气。”
6.提问:作者“决然舍去”看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1)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2)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3)于地:见秦汉故都、京师卞梁。
4)于人:见欧阳修。(未见太尉)
8.提问:最后一段作者“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作者所乐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所乐的是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7.提问:第二段写“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赞颂太尉,表达自己对大尉的瞻仰敬慕之情,希望得到太尉的接见;另一方面,也使太尉高兴,对自己有好感,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四、小结
作者在给韩太尉的信中发表了自己对作文章的看法,以及离开家乡壮游天下的所见,并希望见到韩太尉,得到他的指教。这封信写得汪洋恣肆,才情横溢,不亢不卑,不媚不谗,不愧为大家手笔。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上枢密韩太尉书
1)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2)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3)于地:见秦汉故都、京师卞梁。
4)于人:见欧阳修。
28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教学目的
l.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翻译文言文。
4、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重点难点
1.重点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翻译文言文。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l.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解题
三、正课
l.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5.请学生翻译全篇。
6.再次朗读课文,要求琅琅上口。
四、小结
1.一词多义
和 冠 请 再 患
2.古今词义
汤 走 趋 或 卒 遗 兮
3.词性活用
4、通假字
5.虚词
以 之
五、作业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预习
l.阅读全文,熟读成诵。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
3.就课文大意和写作特色质疑。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全文,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三、正课
1.朗读全文,要求读得琅琅上口。
2.检查背诵课文第二段。
3.提问: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讨论并归纳:
1)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
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勒且艰。
4.提问: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讨论并归纳:“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八书上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也是从衣食住行师书几个方面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5,提问: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马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2)同乡关系,“以乡人子竭余”。
3)撰长书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总之,“是可谓善学者”。“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之难”来勉励他。
6.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7.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运用对比手法。
1)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
2)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通过对比,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8.提问: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讨论并归纳:略。
四、小结
文章的中心是劝学,开头就提出“嗜学”,接下来叙述自己如何“力学”,然后又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马生的“善学”,脉胳分明,前后呼应。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刻苦求学的经历
1)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
七、教学后记:
27.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c
2.难点
1)翻译文言文。 2)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三、正课
l.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6.请学生翻译全文。
7.朗读全文。要求熟读,琅琅上口。
四、小结
1、一词多义
虽 生 见 然
2、古今词义
党 向 尝 游
3.虚词
五、作业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熟读全文,就文章大意质疑。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翻译全文,初通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文章主要内容。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读得琅琅上口。
2.提问:文章开头说“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他对作文章想到什么?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讨论并归纳:“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第二个问题可各抒己见)主要观点:文章的语言、技巧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学会,但文章中所体现出作者的思想、精神、气质则必须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不是学会的。
3.提问: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如何证明他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作者提出观点后,先引用孟子的话为道理论据来证明,然后举孟子,司马迁二人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
4.提问:第二段作者为什么“决然舍去”?
讨论并归纳:
1)所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2)所见者:不过数百里之间,不足以自广。
3)所读者:百氏之书,古人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5.提问:作者“决然舍去”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厂大。以养其浩然之气。”
6.提问:作者“决然舍去”看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1)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2)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3)于地:见秦汉故都、京师卞梁。
4)于人:见欧阳修。(未见太尉)
8.提问:最后一段作者“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作者所乐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所乐的是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7.提问:第二段写“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赞颂太尉,表达自己对大尉的瞻仰敬慕之情,希望得到太尉的接见;另一方面,也使太尉高兴,对自己有好感,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四、小结
作者在给韩太尉的信中发表了自己对作文章的看法,以及离开家乡壮游天下的所见,并希望见到韩太尉,得到他的指教。这封信写得汪洋恣肆,才情横溢,不亢不卑,不媚不谗,不愧为大家手笔。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上枢密韩太尉书
1)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2)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3)于地:见秦汉故都、京师卞梁。
4)于人:见欧阳修。
28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教学目的
l.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翻译文言文。
4、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重点难点
1.重点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翻译文言文。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l.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解题
三、正课
l.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5.请学生翻译全篇。
6.再次朗读课文,要求琅琅上口。
四、小结
1.一词多义
和 冠 请 再 患
2.古今词义
汤 走 趋 或 卒 遗 兮
3.词性活用
4、通假字
5.虚词
以 之
五、作业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预习
l.阅读全文,熟读成诵。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
3.就课文大意和写作特色质疑。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全文,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三、正课
1.朗读全文,要求读得琅琅上口。
2.检查背诵课文第二段。
3.提问: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讨论并归纳:
1)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
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勒且艰。
4.提问: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讨论并归纳:“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八书上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也是从衣食住行师书几个方面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5,提问: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马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2)同乡关系,“以乡人子竭余”。
3)撰长书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总之,“是可谓善学者”。“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之难”来勉励他。
6.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7.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运用对比手法。
1)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
2)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通过对比,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8.提问: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讨论并归纳:略。
四、小结
文章的中心是劝学,开头就提出“嗜学”,接下来叙述自己如何“力学”,然后又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马生的“善学”,脉胳分明,前后呼应。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刻苦求学的经历
1)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三册教案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计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一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三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五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二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四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之五
tag: 暂无联系方式 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栏目导航
九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应有格物致》教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庄子故事两则》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心声》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地下森林断想》教学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外国诗两首》教学设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一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三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五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二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之四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隆中对》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蝈蝈与蛐蛐、夜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词五首》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诗两首》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诗经两首》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谈生命》教学设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那树》教学设计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曹刿论战》教学
-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杨修之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