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893次| 发布日期:06-12 11:49:47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8) 如果不求出车上还剩24人,能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吗?
(9) 指出:第一个问题求出的24人,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求第二个问题,一定要先求出什么?
(10) 生回答,师板书。做完后让学生默读一遍。提问:第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再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
指出:这道题要先用原来32人减下车的8人,求出车上还剩多少人?再用求出的还剩24人加上车的10人,就得到现在车上多少人?
2、 教学例10
(1) 出示例10,读题。这道题要先求哪个问题,再求哪个问题?
(2) 怎样求第一个问题?18+7=25个
(3) 提问: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呢?
(4) 做完后提问:求这两个问题是怎样想的,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5) 指出:这道题根据18个红气球和卖出7个,求出了还剩18个。
三、巩固练习
1、 做“说说做做”第1、2题。做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 做练习十五第1题。第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求第二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来算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两个问题,要先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已知的另一个条件,求第二个问题。这样的应用题,叫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2、3题。
教学随笔:
课题二十六 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6~77练习十二第6~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连续两问应用题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练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求小朋友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一道题里两个问题的联系,掌握好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二、整理思路
1、 把下面应用题先口头补充完整,再口头列式解答。
(1) ________,又买来20个苹果,现在有苹果多少个?
(2) ________,栽好了10查,还有多少棵没有栽?
(3) ________,平均分在4个笔筒,每个笔筒里多少支铅笔?
2、 解答下列各题。
(1) 妈妈买2篓苹果,每篓8个,买了多少个苹果?吃了6个,还剩几个?
(2) 妈妈买2篓苹果,每篓8个,买了多少个苹果?又买4个梨,苹果和梨一共买了多少个?
让学生说说两题的联系。
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先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和有联系的另一个条件去求出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得数要做第二个问题的条件,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先求出第一个问题。
三、练习应用题。
1、 解答练习十五第6题。
2、 解答练习十五第8题。
(1) 看清图意。
(2) 做完后订正第一题:2×8=16(元)求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16元这个得数和题中的另一个条件去求第二个问题。
(3) 订正第二题:提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要求应找回多少元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做练习十五第9、10题。
四、练习小结
练习十五第7题。
教学随笔:
课题二十七 减法计算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练习十五第11~16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巩固笔算减法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和笔算加法,还学习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今天就对这些内容来进行练习。
二、计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11题、第12题。
三、连续两问应用练习
1、 解答练习十五第13题。
(1) 这道题要求哪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怎样算,为什么要用6×8=48来求红皮球的个数?
(2) 要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花皮球多少个?怎样列式?
(3) 为什么要用红皮球的个数和题中的另一个条件来求第二个问题花皮球有多少个?
2、 解答练习十五第14题。做完后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为什么都要用跳绳的42人做条件来求第二个问题?
3、 解答练习十五第15题。
4、 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先要根据条件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笔另一个条件求第二个问题。
四、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随笔:
课题二十八 天气情况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记录原始数据和打√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的统计作初步的分析。
2、 使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第68页16题完成的记录,每人准备自己家的四次电费发标,老师准备一些表格数据、三种学具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说明生活里很多事都可以通过记下来,理一理的方法,把它们整理清楚,并能根据整理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得到一些想知道的情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 举出一些统计好的简单表格,如各小组人数,某户收各种粮食的千克数等统计结果给学生观察,知道一些简单表格反映的数据,结合表内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比较,说明记录、整理这些数据的作用。
3、 指导打√方法记录
4、 出示一些学具(如□○⊿)等,说明要知道这些学具各有多少,可以用打√的方法记录。
让学生先分类列出名称(或用图表示),老师每取一个图形相应说出名称,学生在相应图形后打√记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结果各有多少个。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说明这节课要根据前面的天气记录,认识天气情况。
二、组织活动
1、 让学生分小组理一理,填一填
学生分组活动,先核对记录情况,再按打√方法整理每种天气各多少天。
请你把整理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2、 让学生调查自己家的电费情况。
先认识电费电费收据的各项内容,再按日期次序排列起来。
要求学生把千瓦时数填在课本上的表里。
学生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自己调查:小组讨论还准备调查什么内容,组织调查活动。
课题二十九 万以内加、减法(二)复习
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笔算
1、 做复习第1题。
(1) 做第一组加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计算。提问:笔算加法要怎样算?
(2) 做第二组减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 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
(4) 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 做复习第2题第一行,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把三道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 下列题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65 2469 4235 6003
+235 +1183 - 607 - 235
4、 做复习题第3题里的第一组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
1、 做复习题第4题,指名两人板演。
2、 引导学生小结:加法和减法怎样验算、
四、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笔算加法和减法各要怎样算?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作业:复习第2 题余下的六道题
教学随笔:
课题三十 应用题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一步计算应用 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思考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要复习应用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复习简单应用题
1、 口头列式解答下列应用题,并一说是怎样想的?
(1) 杨树16棵,柳树14棵,杨树和柳树一共多少棵?
(2) 一共要栽树30棵,已经栽了14棵,还要栽多少棵?
(3) 杨树5行,每行6棵,一共有多少棵?
2、 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要看两个条件有什么联系,和要求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然后想用什么方法算,再列出算式解答。
3、 做复习题第6题
(1) 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 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8) 如果不求出车上还剩24人,能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吗?
(9) 指出:第一个问题求出的24人,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求第二个问题,一定要先求出什么?
(10) 生回答,师板书。做完后让学生默读一遍。提问:第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再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
指出:这道题要先用原来32人减下车的8人,求出车上还剩多少人?再用求出的还剩24人加上车的10人,就得到现在车上多少人?
2、 教学例10
(1) 出示例10,读题。这道题要先求哪个问题,再求哪个问题?
(2) 怎样求第一个问题?18+7=25个
(3) 提问: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呢?
(4) 做完后提问:求这两个问题是怎样想的,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5) 指出:这道题根据18个红气球和卖出7个,求出了还剩18个。
三、巩固练习
1、 做“说说做做”第1、2题。做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 做练习十五第1题。第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求第二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来算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两个问题,要先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已知的另一个条件,求第二个问题。这样的应用题,叫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2、3题。
教学随笔:
课题二十六 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6~77练习十二第6~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连续两问应用题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练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求小朋友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一道题里两个问题的联系,掌握好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二、整理思路
1、 把下面应用题先口头补充完整,再口头列式解答。
(1) ________,又买来20个苹果,现在有苹果多少个?
(2) ________,栽好了10查,还有多少棵没有栽?
(3) ________,平均分在4个笔筒,每个笔筒里多少支铅笔?
2、 解答下列各题。
(1) 妈妈买2篓苹果,每篓8个,买了多少个苹果?吃了6个,还剩几个?
(2) 妈妈买2篓苹果,每篓8个,买了多少个苹果?又买4个梨,苹果和梨一共买了多少个?
让学生说说两题的联系。
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先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和有联系的另一个条件去求出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得数要做第二个问题的条件,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先求出第一个问题。
三、练习应用题。
1、 解答练习十五第6题。
2、 解答练习十五第8题。
(1) 看清图意。
(2) 做完后订正第一题:2×8=16(元)求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16元这个得数和题中的另一个条件去求第二个问题。
(3) 订正第二题:提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要求应找回多少元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做练习十五第9、10题。
四、练习小结
练习十五第7题。
教学随笔:
课题二十七 减法计算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练习十五第11~16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巩固笔算减法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和笔算加法,还学习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今天就对这些内容来进行练习。
二、计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11题、第12题。
三、连续两问应用练习
1、 解答练习十五第13题。
(1) 这道题要求哪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怎样算,为什么要用6×8=48来求红皮球的个数?
(2) 要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花皮球多少个?怎样列式?
(3) 为什么要用红皮球的个数和题中的另一个条件来求第二个问题花皮球有多少个?
2、 解答练习十五第14题。做完后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为什么都要用跳绳的42人做条件来求第二个问题?
3、 解答练习十五第15题。
4、 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先要根据条件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笔另一个条件求第二个问题。
四、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随笔:
课题二十八 天气情况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记录原始数据和打√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的统计作初步的分析。
2、 使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第68页16题完成的记录,每人准备自己家的四次电费发标,老师准备一些表格数据、三种学具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说明生活里很多事都可以通过记下来,理一理的方法,把它们整理清楚,并能根据整理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得到一些想知道的情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 举出一些统计好的简单表格,如各小组人数,某户收各种粮食的千克数等统计结果给学生观察,知道一些简单表格反映的数据,结合表内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比较,说明记录、整理这些数据的作用。
3、 指导打√方法记录
4、 出示一些学具(如□○⊿)等,说明要知道这些学具各有多少,可以用打√的方法记录。
让学生先分类列出名称(或用图表示),老师每取一个图形相应说出名称,学生在相应图形后打√记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结果各有多少个。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说明这节课要根据前面的天气记录,认识天气情况。
二、组织活动
1、 让学生分小组理一理,填一填
学生分组活动,先核对记录情况,再按打√方法整理每种天气各多少天。
请你把整理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2、 让学生调查自己家的电费情况。
先认识电费电费收据的各项内容,再按日期次序排列起来。
要求学生把千瓦时数填在课本上的表里。
学生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自己调查:小组讨论还准备调查什么内容,组织调查活动。
课题二十九 万以内加、减法(二)复习
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笔算
1、 做复习第1题。
(1) 做第一组加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计算。提问:笔算加法要怎样算?
(2) 做第二组减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 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
(4) 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 做复习第2题第一行,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把三道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 下列题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65 2469 4235 6003
+235 +1183 - 607 - 235
4、 做复习题第3题里的第一组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
1、 做复习题第4题,指名两人板演。
2、 引导学生小结:加法和减法怎样验算、
四、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笔算加法和减法各要怎样算?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作业:复习第2 题余下的六道题
教学随笔:
课题三十 应用题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一步计算应用 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思考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要复习应用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复习简单应用题
1、 口头列式解答下列应用题,并一说是怎样想的?
(1) 杨树16棵,柳树14棵,杨树和柳树一共多少棵?
(2) 一共要栽树30棵,已经栽了14棵,还要栽多少棵?
(3) 杨树5行,每行6棵,一共有多少棵?
2、 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要看两个条件有什么联系,和要求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然后想用什么方法算,再列出算式解答。
3、 做复习题第6题
(1) 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 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五)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三)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四)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一)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二)
-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tag: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