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戴复古词作鉴赏(1)

戴复古词作鉴赏(1)

浏览次数: 50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戴复古词作鉴赏(1),

生平简介
戴复古(1167 -?)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人。所居有石屏山,因以为号。不仕,尝登陆游之门,以诗鸣江湖间,楼钥称其“尤笃意古律。雪巢林监庙景思(宪 )、竹隐徐直院渊子(似道)皆丹丘名士,俱从之游 ,讲明句法。又登三山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 ”。好游历,二十年中,走东湖,过河汉淮粤,凡空迥奇特荒怪古僻之迹,靡不登历。《宋史翼》据《黄岩县志 》立其传。著有《石屏集》六卷,《石屏长短句》一卷。真德秀《 石屏词跋》云:“戴复古诗词,高处不减孟浩然。”《四库总目提要》云 :“方回《 瀛奎律髓 》称其豪迈清快,自成一家。今观其词,亦音韵天成,不费斧凿。其《望江南》自嘲第一首云:‘ 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复古论诗之宗旨,于此具见,宜其以诗为词,时出新意 ,无一语蹈袭也 。”刘熙载《艺概》卷四:“诗有西江、西昆两派。戴石屏《 梦江南》云:‘谁解学西昆。’是学西江派人语,吴梦窗一派当不喜闻。”
望江南
戴复古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
本是寻常田舍子,
如何呼唤作诗人?
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
贾岛形模元自瘦,
杜陵言语不妨村。
谁解学西昆?
作者在这首《望江南 》序中说:“仆既为宋壶山说其自说未尽处,壶山必有答语,仆自嘲三解 。”宋壶山,名自逊,字谦父,号壶山。工词,有《渔樵笛谱》,已失传 。这首词是宋谦父寄戴新刊雅词后,戴读其自说生平《壶山好》后而写,是三首为自己解嘲的《望江南》中的第一首。
这是一首极罕见的、以词论诗的作品,继承了辛弃疾《贺新郎》论杜叔高诗的传统,颇感可贵。词中肯定了贾岛、杜甫的诗歌,对讥刺杜甫为“村夫子”的西昆体诗人,提出了批评,又流露了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词的语言朴实,但词意却曲折婉转 ,“诗乍一看,非常浅显,其含意却很深刻。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的深刻见解。这种婉转的风格,主要是通过反说对比手法表现出来的。
上片,“田舍子 ”与“ 诗人 ”对比。词的起首“石屏老,家住海东云 ”,以平实的语言,点明自己的住处和出身,对自己隐居故里、生活清贫感到安然自得。但是竟被称为诗人,而作诗是“无益费精神”的事。这是自我解嘲,一则表现了自己的一种懊恼心境,二则流露了对自己作诗人的自负。运用对比反说,似直而实曲。
其次,“富”“贫”对比。“千首富,不救一生贫”,是上片的注脚,是下文的起始,承上启下,合情合理。物质贫乏,精神富有,是自己处境的写照,又是贾岛、杜甫的写照。表达了对贾岛、杜甫的同情,对自身境况的感叹,“不救”透露了一种愤慨之情。“富”又包含着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富”“贫”并用,互相映照,似浅显,含意却深远。
再次,贾岛、杜甫的“ 瘦 ”“村”与西昆并提,形成对比。贾岛一生凄苦寂寞,他的诗以善于锤炼字句取胜,以苦吟著称,苏轼有“郊寒岛瘦”之说;杜甫也一生贫穷困顿,漂泊转徙,诗以沉郁顿挫的风格受人赞赏 ,而西昆体诗人杨亿却贬他是“ 村夫子”(见刘攽《贡父诗话》)。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一“瘦”一“ 村 ”,组织成句 ,其间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瘦”、“ 村”既是贾岛 、杜甫在形模、言语上的特点,也是他们诗作的突出风格,“ 元自”、“不妨”二字显示出作者对这两种风格的肯定。诗人固穷,穷是诗人的生存状况,正是“穷”,成就了诗名。“谁解学西昆”,为什么不去学呢 ?原来西昆体诗歌,内容空虚,形式上追求对仗与华美,不过摭拾典故、堆积词藻而已。似乎是不“瘦”不“村”,其实是华而不实。虽然作者没有明说 ,而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个反问句,构成了对比,对西昆体的否定,就包含了对贾岛、杜甫的肯定。造语平直含义却是曲折婉转,耐人寻思。
总之,这首词以自我解嘲的笔触抒写自己的情怀、见解,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气质,词中暗含着对自己诗作的自负,又对贾岛、杜甫诗和西昆体表明了态度。运用对比反说的写法 ,尤其巧妙增强了说服力,使词情趣横生,旨意深刻,耐人寻味。
柳梢青
岳阳楼
戴复古
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
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
自古如今。
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他远离官场 ,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
“袖剑飞吟”,据《 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 :“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戴复古浪迹南北 ,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 ”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万顷波光”仍写洞庭 :“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 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 、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爱国者形象。“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总起来看,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下片开始,词人笔锋陡转 ,“ 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 ”,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 ,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此过片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两片情感有异。但这两句转折得很自然,达到了“ 发起别意 ”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揭破主题。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中国。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 ,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由此可见上文的“不须携酒 ”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
 “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的。南宋词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弃疾的影响,戴复古在《 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 ”,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 。但他的学习不是模仿,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但他长期身处下层,历尽沧桑,抗金复国的要求因而特别强烈,这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 变尽人间 ,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 ,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矾头,
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
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
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
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
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
摇金缕。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戴复古曾在鄂州吞云楼谱写一阕《水调歌头 》的词作,《满江红·赤壁怀古》词,约写于《水调歌头》的前后,此时词人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州城外有赤壁矶(又叫赤鼻矶 ),虽有人考证这里并非赤壁之战的战场,但时人可能有些传说,前此又有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词人过此,也难免生发怀旧的感情,继苏轼之后,再写一篇赤壁怀古词。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上片开头说“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复古词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 ,形象较鲜明;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慨,别是一种写法。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 ,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貔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 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 秋兴 》诗有“鱼龙寂寞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 ,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 。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 ,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 ,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

[1] [2]  下一页


戴复古词作鉴赏(1)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戴复古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