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珍珠——古愁诗词课堂鉴赏实录
生G:“罗隐的太直白,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留给人的想象空间就大多了。”
生F:“直白有直白的好处嘛!李白的《秋蒲歌》就很直白,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依然很直白,不一样是千古名篇名句吗?”
生G:“是的,这涉及到‘遮’与‘露’的问题,我想,‘遮’留给人想象空间就大多了。而想象是审美时再现诗歌意象的前提和保证。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同样,没有想象空间,那意境也是不悠远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就有别样的凄美。”
生F:“你也不能喜欢婉约而否定豪放,喜欢‘遮’而否定‘露’呀!”
争论的火花点燃了大家的激情,同学们争相发言。
生H::“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则以无形喻无形写出了‘愁’之味。”
生I:“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用景来衬托心情,衬托愁绪,这和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一样,都写出了愁之色,都是千古名篇。”
生J:“宋代词人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雁叫西风’写出了愁之声。”
生K:“还有柳宗元的‘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白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不一样写出了‘愁’之声。”
同学们争相发言,惟恐落人后。
课堂处于“混乱”中。
老师挤身于“混乱”中。
最后,老师总结:
www.350xue.com
“法国作家缪塞曾言:‘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诗章是纯粹的眼泪。’面对国破家亡,面对长苍生黎民,面对怀才不遇,面对亲人、友人、情人别离,诗人那或愤怒或黯然或无奈的心绪,总化为一行行的诗句,一行行的饱蘸着诗人血泪的诗句,诗人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今天,我们对古诗中的愁诗作了鉴赏,感谢大家的倾情投入,有了大家的激情,才有了今日的精彩; 有了大家的课前上网查资料, 才有了今日的顺利.
如果,我们在鉴赏中,再结合诗歌的语言鉴赏作者解读意象品味典故……我相信,我们的鉴赏水平我们的感悟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感谢大家,衷心地感谢大家!”
课后记
白居易曾言:“天地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宝库里,蕴藏着博大深邃的文化渊源,回响着流光溢彩的千古绝唱,蕴涵了光辉璀璨的华夏文明,而诗词是宝库里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其琅琅的节奏、精美的语言、深远的意韵,在培养情趣、净化感情
陶冶性灵、美化灵魂、增强文学素养的作用上,是其他文学样式无法取代的。如何到古诗词中去探金取宝,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这
首先,有趣的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不要认为学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当代青少年有他们的烦恼和忧愁,选择愁诗来研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自己分工,分头准备,或上网查阅,或书店查阅,或询问,或讨论。因兴趣激发,学生们主动去探求。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从课堂上,我见证了学生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的那份热情!
其次,给学生独立的审美支撑。诗词语言高度凝炼性决定了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首诗词有不同的审美认识。在民主的气氛、和平的氛围里,老师多一份鼓励、多一份赏识,少一份指责、少一份求全责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多元性、审美想象的丰富性。
再次,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吟诵那脍炙人口千古名篇,咀嚼那意味深长的佳词丽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既愉快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悲情的珍珠——古愁诗词课堂鉴赏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