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画欣赏六

画欣赏六

浏览次数: 75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画欣赏六,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诗文解释】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词语解释】

    空山:空旷的山林。
    但闻:只听到。但,只。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诗文赏析】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这首诗是诗、画、音乐相结合的和谐,幽深境界的表现。

发贴心情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诗文解释】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词语解释】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诗文赏析】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发贴心情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诗文解释】

  生长于南方的红豆,入春以来不知长出多少枝条。希望你多多采摘,红豆最能寄寓相思离别之情。
   
【词语解释】

    红豆: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红色。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
    君:你。
    采撷:采摘。
 
【诗文赏析】

  红豆产于南方,鲜红圆润,晶莹似珊瑚,南方人常来镶嵌饰物。相传古代有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而哭死于树下,化为红豆,后来人们把红豆又称为“相思子”。唐诗中经常用红豆来表示相思之情。相思既包括男女之间的情爱,也包括朋友之间的友爱,本诗就属于后者。诗中语浅情深,物轻情重。小小的红豆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与思念。
  

------- 发贴心情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诗文解释】

  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词语解释】

    言:说。
    处:去处。
 
【诗文赏析】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 发贴心情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诗文解释】

  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词语解释】

    尽:沉没,消失。
    穷:尽,达到极点。
    更:再。
 
【诗文赏析】

  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
发贴心情 

[1] [2]  下一页


画欣赏六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